第四章 認識論(第一部分實踐與認識) 一、實踐的定義,特點,基本形式 教材106-108(選) 二、時間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教材109-112 為什么事件是認識的基礎(為什么事件對認識起決定作用)(大題)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事件不僅是認識的來源,還是認識發展的動力)(6分) 三、簡述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 1、直接經驗是自己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間接經驗是他人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這種知識對我來說是間接經驗。 2、就整個人類來說,一切知識都來源于實踐;但對每個人來說,其知識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自己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一部分是學習他人的間接經驗獲得的知識。 3、由于人的生命和經歷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去實踐。所以,學習間接經驗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4、間接經驗也要實踐中學。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是源和流的關系(選) 四、兩條對立的認識路線 教材112(選) 五、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1、(強調反映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人的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產生和發展的。 2、(能動性)堅持辯證法的觀點,認為人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揭示了人類認識的發展規律。 3、(革命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目的不是為了揭示和說明世界,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六、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區別 教材114(背次題或第五題) 七、能動的反應是摹寫和創造的統一 教材115(選) 八、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教材116(考過多選背基本理論) 九、簡述認識的辯證過程教材115-120(考小題) (為什么人類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意義更加偉大?因為(1)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時間改造世界的目的。(2)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使認識得到檢驗) 十、簡述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為什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教材119 (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1,時間是理論的基礎,對理論具有決定作用;2,理論對實踐具有能動的指導作用。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可以取得成功,在錯誤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會導致失敗。)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資料(四)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資料(四)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