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務員行測考試言語理解題(十二)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1-07-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quán)威機構(gòu),權(quán)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guān)問題

zaixuanzixun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9一12題。

    古人比較重視步行,無論是走路的速度,還是步形、體態(tài)都有較為明確的劃定和區(qū)別。步行須制合禮是古代禮法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古代以右、前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與父輩外出,小輩隨后相從,不得逾前;與兄弟朋友外出,須并行,有如雁陣,不得超速領先。否則為越位,越位即越禮,要受到非議。在古人看來,走路的速度、方式須在不同的場合有所區(qū)別。《爾雅》說:“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東漢人解釋,兩腳進曰 “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奔”即后人所說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無疑既不合禮,又不合理。漢代還明文規(guī)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趨”。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或皇上特別親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禮,當然那是獨沐皇恩、榮耀無比的事了。在官場之中,則有“趨禮”之說。對趨禮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如若行走遲緩則要遭到斥責,甚至有降職免官的危險。縣令拜謁知府若行步遲緩,知府的守門人便可斥責縣令。

    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禮的情況下,古人也十分講究步行美,以此體現(xiàn)人的性格情趣和風度教養(yǎng)。先秦君子步行鳴佩玉,既喻示著君子言行舉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聲伴隨著步行的節(jié)奏,又顯示出一種莊重和諧的美。對待步行,儒道兩家態(tài)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莊子曾尖刻地批評了學行于邯鄲的壽陵余子和亦步亦趨效仿孔子走路的顏回,借此嘲諷了儒士們拘守禮義、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時,壽陵余子和顏回的行為又側(cè)面反映了一種時尚。壽陵余子認為首都邯鄲人的步法獨特優(yōu)美,有節(jié)有度,有儀有威,是有許多可學之處的。顏回步、趨、馳、奔處處要學孔子,除了他遵守紀律外,起碼在他的眼里。這些是非學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無法企及的極美的東西。漢末至魏晉時代,隨著儒學的日益衰落和人們思想的逐漸解放,人們對美的崇尚與追求更為顯著,因此節(jié)度遲緩不迫、舉止舒泰優(yōu)雅的步行,作為衡量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質(zhì)和風度的重要標準,常為品評者稱譽。樂府民歌《陌上桑》載秦羅敷在拒絕使君求婚時,就夸說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古人還把與步行有關(guān)的詞語用來表情達意。如常見的徘徊、彷惶、踟躇、容與等,就被演化為舉步不定、猶豫不決的意思。“徒跣”一詞,原義是脫掉鞋子赤腳走路,后演化為表示發(fā)怒、著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狀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視時常用此詞。劉邦赦免了蕭何,蕭何“徒跣入謝”,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謝的意思。

    步行這個簡單的行為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多彩,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某些歷史文化現(xiàn)象,這對我們是不無裨益的。

    9.不能說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須遵制合禮”的一項是

    A.在道路上行走,須受男女、長幼、尊卑的嚴格限制。

    B.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場合有明顯的劃定和區(qū)別。

    C.漢代規(guī)定除個別功臣或?qū)櫝纪猓甲釉诨实勖媲绊毤糙叀?/p>

    D.官場中,下級在上級面前辦事須依禮,不得怠慢放肆。

    10.對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鳴佩玉:行走時,要用手搖動佩玉,以顯示步行之美。

    B.容美于真:道家對美的認識和追求,認為美存于真實之中。

    C.一種時尚:社會對拘守禮義、失去故我的不良風氣的嘲諷。

    D.徒跣:原意為“脫鞋走路”,引申來表達著急、重視、感謝等感情。

    11.不是作者所說的“某一歷史文化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語言文字的發(fā)展歷史

    B.思想意識的不同表現(xiàn)

    C.文化素養(yǎng)的品評標準

    D.禮法制度的某些側(cè)面

    12.綜觀全文的內(nèi)容,以下推斷合乎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一項是

    A.作者對古人步行要受禮法的嚴格限制頗不以為然。

    B.漢末之后人們對步行美的崇尚象征著儒學的衰亡。

    C.寫儒道兩家對步行的不同態(tài)度表明作者尊道貶儒。

    D.作者寫作本文主要是為了介紹一些歷史文化現(xiàn)象。

    答案:

    (試題材料摘編自《文史知識》中《古代“步行”雜說》一文,有改動。)

    9.D(原文只是說“步行不得遲緩”,D項表述擴大了原意內(nèi)涵,不符合題干要求。)

    10.B(A“鳴佩玉”指的是:先秦君子步行要佩玉,伴隨著步行的節(jié)奏,佩玉相碰鳴響,以顯示出步行的莊重與和諧。C“一種時尚”指的是:當時人們對步行美的崇尚與追求。D“徒跣”可表發(fā)怒、著急、重視等情感,但不含“感謝”。)

    11.A(第一段和第三段是提到了幾個字詞的古義,但表述為“語言文字的發(fā)展歷史”概念過大。)

    12.D(A項“不以為然”在原文中無根據(jù),屬臆斷。B項對原文內(nèi)容的推理不當,“象征”“衰亡”表述不合文意。C項“尊道貶儒”在原文中無根據(jù),屬臆斷。)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特黄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