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寶符藏山自可攻) ○劉因,字夢吉,號靜修。 ○作者對北宋滅亡的原因進行探討,他認為,早在宋朝開國之初的邊境政策中就已經種下了后來覆亡的禍根。假如宋初收復了幽燕,那么宋朝邊境上的攻守之勢就會發生很大變化。他推崇宋太祖,因為宋太祖曾積藏金帛以謀取幽燕。靖康之恥是宋朝長期以來推行茍安妥協政策的必然結果。通過對北宋滅亡原因的探索,也反映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萬端感觸。 岳鄂王墓○趙孟兆頁,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封魏國公,能詩善文,有《松雪齋集》行世。 ○主題思想:本詩通過憑吊岳飛墓,沉痛地追憶了南宋統治集團殺害抗金名將岳飛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抒發了作者緬懷故國山河、抨擊上層統治集團誤國政策的民族情緒。 ○頷聯和頸聯評論了岳飛之死與南宋滅亡之間的聯系,作者通過對比的寫法,譴責了南宋統治集團不以國家為重的誤國政策,指出這不僅辜負了中原父老的期望,也由于殺害岳飛,自毀長城,導致了連偏安局面也無法維的惡果。 ○尾聯從歷史的追憶和評信紙中回到眼前景,由景生情,因情入景,用擬人化的手法,西湖就像一位歷史的見證人,在回顧這一段歷史時也悲痛不堪。 ○此詩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對眼前景的描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無不帶著濃勢的感情。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字希孟,號云莊,工散曲,能詩,多寫棄官后的田園隱逸生活。 ○此曲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示了封建統治的本質: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受苦的總是老百姓,從而表達了對苦難百姓的深切同情。 ○觸景生性,將歷史與現實聯結起來。作者目睹了災民哀鴻遍野的慘景,看到險要的峰巒、滾滾的波濤,使潼關成為千古兵家必爭之地,潼關屢經戰爭的洗禮,作者由此想到曾在附近建都的秦漢,如今煙消云散,但這期間有多少百姓死于無辜。結句尤為精警,一針見血,感人至深。 ○擬人筆法:在作者看來,作為歷史見證人,山山水水仿佛也是有感覺的,它們為頻繁的戰爭而“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潼關東臨崤山,西近華山,山山相連,所以說“如聚”。上有高山,下有大河,黃河波濤滾滾,一個“怒”字表明動態,寫得氣勢非凡。化物我為一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結句的深刻含義:作者身臨潼關古道,遙想赫赫有名的秦、漢兩代王朝初興之時,統治者都曾驅使黎民百姓為之建造華麗宮殿,而這一切頃刻間又隨著王朝更替的戰爭煙火化為一片焦土,因此發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嘆。在這種感嘆中凝聚了對封建統治階級的譴責和對人民苦難命運的深切同情。 一支花套——湖上歸○張可久,字小山,專力散曲創作,有《小山月府》。 ○這套曲描寫一次攜姬游西湖,賞月觀花、唱曲彈琴的過程,處處流露著封建文人的風流生活情趣。 ○色調明快,文筆流暢:作者抓住西湖夜晚恬靜清幽的特點,鋪開描繪,使人物瀟灑風流的舉態與之十分和諧地融為一體,構成一組婉轉流動的月夜歡樂圖。 ○巧妙而貼切地融化用前人詩句,如林逋的“晚山濃似佛頭青”、“疏景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些詩句皆與本篇所寫的人物的活動、心情,以及自然景致有相似之點,信手拈來,增添了傷口的意境和美感。 水仙子——尋梅(冬前冬后幾村莊) ○喬吉,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劇作都是才子佳人劇,有《揚州夢》、《兩世姻緣》、《金錢記》。 ○此曲記述了尋梅的經過和心境,以孤山寒梅象征一種高潔脫俗的節操。 哨遍——高祖還鄉○睢景臣,雜劇《屈原投江》○全曲以一個鄉民的口吻,嘲諷了漢高祖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時夸耀鄉里的行徑,并以蔑視的態度否定了封建最高統治者的尊嚴。 ○化莊嚴為滑稽的諷刺手法:把那些體現封建帝王威嚴神圣的儀仗、侍從寫得十分稀奇古怪、滑稽可笑,極具有諷刺味道。寫還鄉皇帝的本來面目,以尖刻的斥責揭露了他過去種種無賴嘴臉,具有一種嬉笑怒罵的風格。 西廂記—拷紅○王實甫,大都人,擅長寫“兒女風情”,《麗春堂》、《破窯記》、《西廂記》。 ○作品熱情歌頌了主人公崔鶯鶯和張生對愛情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殘,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思想。 ○紅娘的性格特征:性格真率,為人熱心,辦事聰明,機智勇敢。 ○此折戲劇沖沖突:紅娘機智勇敢地同老夫人進行的一場斗爭。戲一開場,老夫人興師問罪,氣勢很兇,紅娘巧妙地避開老夫人的鋒芒,抓住她賴婚失信一點,轉守為攻,把鶯鶯和張生的私下結合全推到了老夫人身上。紅娘以理辯爭,擊中了老夫人的要害,“拷紅”變成紅娘責怪老夫人。 西廂記——長亭送別○王實甫。老夫人被紅娘駁倒,同意將鶯鶯許配張生,但又逼著張生上朝取應,張生無奈,只得與鶯鶯分離,這一折寫離別。 ○崔鶯鶯:感情細膩,純真而又充滿內心矛盾,情深意真,悲切傷感。 ○張生:○景物描寫的作用:在這一折中,優美雋永的景物描寫與抒情、敘事融為一體,烘托出人物復雜的感情與微妙的心理。在長亭送別時,張生滿懷離別的傷感,鶯鶯則在內心混和著離愁、壓抑和憂懼。本折的景物描寫緊密圍繞這些感情變化來布置。[端正好],描寫秋風漸起,北雁南飛,黃花滿地,紅葉滿川,寫這些蕭瑟悲涼的景物,目的是襯托鶯鶯“離人淚”的悲傷情感。“下西風黃葉紛飛”,顯得更為悲哀凄涼。張生遠去時“青山、疏林、淡煙、暮靄、秋風、馬嘶”等一連串富有牲的暮秋景物無不滲透著崔鶯鶯的離愁別恨,烘托了鶯鶯的戀戀不舍之情。[收尾]“四周山色中,一鞭殘照里”的景物描寫,更刻畫了鶯鶯的悵恨不己,情景交融,余味無窮。 ○心理描寫對塑造鶯鶯形象的作用:作者著力描寫了崔鶯鶯由痛苦無奈到埋怨父母再到憂懼張生的心理變化,塑造了一個感情細膩,純真而又充滿內心矛盾的少女形象,多層次地展示了鶯鶯“此恨誰知”的復雜心理內涵。“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以夸張的手法表現離別對她心靈的強烈震撼,一支[叨叨令],將一個行將遭受離愁折磨的少女孩子心緒描摹得十分生動。當著老夫人和眾人的面,鶯鶯向張生敬酒時的唱詞表現了她強烈的埋怨情緒和微妙的心理波動。[四邊靜]曲轉而為張生可能“停妻再娶”而憂心忡忡。[耍孩兒]曲唱出她的癡情,[五煞]刻畫她思慮周詳,對張生關心體貼,無微不至的一面。[一煞]寫盡了她悵恨不己的心理。此折細膩而多層次地展示了崔鶯鶯復雜的心理活動,成功地塑造出一位情深意真、悲切傷感、憂思怨望的女性形象。 題蘇武牧羊圖(未入麒麟閣) ○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東維子,別號鐵笛道人。其詩被稱為“鐵崖體”(評“上法漢魏,而出入于少陵,二李之間”)。受李賀影響,奇詭怪癖。 ○此詩為題畫詩,歌頌了蘇武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 ○思想內容:既寫了蘇武在冰天雪地中持節牧羊,也寫蘇武與李陵相別,以李陵的羞慚痛苦,映襯蘇武的高風亮節;還寫了蘇武回朝后,在甘露之年被圖畫到麒麟閣的光榮,從而概括了蘇武的一生。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工篆刻,善書畫,尤以畫沒骨梅花著稱,自題“梅花書屋”,有《竹齋集》行世。 ○以梅喻人:這首詩通過詠梅,表現了王冕了人格。他高潔其身,“不同桃李雜芳塵”,同時又渴望有朝一日脫穎而出,兼善天下,梅花是作者品格的象征,抒發了他耿介正直,輕視富貴的節操和品格。 ○梅花寫得極其生動形象,“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在動態中,寫出了梅花之美,給人一種飄逸之感。 琵琶記——糟糠自厭○高明,字則誠,自號菜根道人,后稱東嘉先生,編寫南戲《琵琶記》、《閔子騫單衣記》,詩文《柔克齋集》。 ○梗概:蔡伯喈為人忠孝,同趙五娘結婚后本不想應考,但父親不從;中狀元后,曾拒絕牛丞相招贅,牛丞相不從;欲辭官,朝廷又不從。蔡伯喈進京后家鄉嚴懲災荒,父母餓死,趙五娘埋葬了公婆,一路乞討,進京尋夫,終與丈夫團聚,并得到朝廷旌表。 ○趙五娘:是封建社會中一個下層勞動婦女,在她身上突出體現了封建時代勞動婦女忍受困苦同命運抗爭的性格和精神。她善良、勤勞,在丈夫蔡伯喈進京赴試不歸、家鄉又遇嚴重災荒的境況下,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擔。為了奉養公婆,她變賣了釵環,而自己卻咽糠充饑。公婆死后她賣發營葬了雙親,一路乞討進京尋夫。顯示了她中華民族女性的堅韌和純樸。 ○主要情節對塑造趙五娘形象的作用:這場戲的矛盾沖突有兩層,第一層是“亂荒荒不豐稔的年歲”與主人公一家生活的沖突。趙五娘以糟糠為食,把僅有的糧食留給公婆,這是人同自然和社會的沖突,反映了封建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第二層是主人公內心的道德觀念與命運的沖突。饑餓和丈夫不歸,使趙五娘痛不欲生,但一想到公婆無人奉養,她又頑強地生活下去。她的犧牲很大程度上是在實現一種倫理道德對她的要求。在這種充滿心靈痛苦的沖突中,趙五娘那種純樸堅韌的性格與至賢至孝的品德,最完善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語言特色:凄愴動人,以本色語傳寫真情。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 ○薩都刺,字天錫,號直齋,蒙古族人,詩風于濃艷細膩之中流露出自然生動。 ○描寫北方邊塞風景的特點:①小詩充滿著對比和律動感,落日下的靜謐和卷地而起的朔風是動與靜的對比;日暮時的暖光與月光下“沙似雪”的冷光是色調的對比:“野草生香乳酪甜”給人的暖烘烘的感覺與“家家行帳下氈簾”給人的寒冷感覺,則又是溫度上的對比。②作者選擇的動態詞匯準確:牛羊是“散漫”落日下,野草是“生香”,朔風是“卷地”,家家行帳用“落”字來描敘。這一切提示出北方邊塞的風光和民俗的特點。 滿江紅——金陵懷古(六代豪華) ○薩教刺,○主題:本篇抒發了青山常在,碧水常流,而繁華富貴的人事卻如過眼煙云、稍縱即逝的感慨,強調了人事與自然的對立。借詠六朝帝都景物的盛衰,感嘆貪歡怠政之誤國。 ○寫景抒情一氣呵成,使景與情融為一體,一切情均寓于景中,凡景物都染有作者的主觀色彩。對景物的描寫打破了時空的束縛,春景、秋景被剪輯在一起,統一在作者所要表現的主觀情感中。 ○化詩入詞,活用典故:前半片套用劉禹錫《烏衣巷》和《石頭城》的詩意,改寫成“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敏銳地捕捉住劉詩所要表達的意境,又加以變化。在“聽夜深寂寞打空城”之后又添上“春潮急”,這一改動不僅在情調上給詞的上半片越來越低沉的情緒上加進了激素,引起波瀾,“春潮急”又象征著詞人澎湃激動的心潮。因此就同詞的下半片“思往事,愁如織,懷古國,空陳跡”發生了情感和邏輯上的聯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古代文學作品選二》自學筆記--金元部分(一)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
·以文憑論高低是淺薄:你不了解的自考生 |
·25歲絕癥女孩:“拿到自考本科文憑再走” |
·自考勵志博客:備好“過冬的糧食” |
·畢業論文寫作:自考生涯的最后一搏 |
·考試院提醒:自考生網上付費賬戶別輕易換 |
·浙江寧波2011年下半年自考相關通知 |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最新動態 |
·自學考試最新動態 |
·2011年7月部分省市自考開考專業及安排 |
·烏魯木齊2011上半年自考畢業辦理:5月30日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