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觀察法 簡答題: 1、科學觀察有何特征? 1.在觀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設,然后根據研究需要有目的的通過觀察獲取資料; 2.需要有系統的觀察設計; 3.有系統完整的記錄; 4.觀察過程應避免主觀和偏見; 5.觀察的過程和獲得的資料可以重復查證。 2、參與觀察有哪些種類? 公開的參與觀察;隱蔽的參與觀察。 3、簡述實驗室觀察中對變量的操控? 對無關變量進行控制,對研究自變量進行操縱,以此來研究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發現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4、如何解決“測不準效應”? 在采用觀察法時,由于調查人員的介入,被調查單位或個人也會做出種種假象來掩飾事實的本來面目,產生“測不準效應”。我們獲取資料時要注意: 1.檢查觀察資料是不是嚴格遵循調查提綱獲得的。 2.如果能用多種方法收集相關的資料,則應把通過觀察法獲取的資料和通過其他方法獲取的資料進行比較、核實。 3.當觀察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時,調查人員要隨時將獲取的信息同小組其他調查人員所取得的信息進行比較。 4.對于較重要的問題要注意調查時間的長短。 論述題: 1、試析觀察法有哪些缺點和局限性? 優點:第一,觀察法可以實時地觀察到社會現象或行為的發生。 第二,能夠得到不能直接進行訪問調查或不便于進行訪問調查的對象的資料。 第三,通過一些特殊的設備或特殊的方式,觀察者可以在不干擾被觀察者的情況下,獲取最真實的資料。 缺點:第一,觀察法可獲取最生動真實的資料,但真正碰到要觀察的事件有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二,人類社會中有許多現象是不適宜或不可能直接觀察的,特別是涉及到人的隱私行為。 第三,研究事物或現象在長時間內發展變化的歷程或趨勢,觀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當感覺到有觀察者的在場很可能會改變被觀察者的行為。 2、試析如何解決觀察的信度問題? 觀察的信度的高低決定了觀察研究科學性的高低。有很多因素影響觀察的信度: 1.觀察內容界定的明確性。 2.觀察類別定義的嚴格性。 3.環境的變化。 4.人的變化。 要提高觀察的信度,增加觀察研究的科學性: 首先,必須明確界定觀察的內容,盡量減少觀察內容的隨意性。 其次,必須對觀察的類別進行嚴格的定義,減少分類的隨意性。 第三,必須考慮環境的變化和人在時間中的變化。 3、試析如何解決觀察的效度問題? 觀察的效度指的是觀察所獲得的資料能夠準確、真實、客觀地反映被觀察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的程度。 影響觀察的效度的因素: 1.觀察方式、觀察人員、觀察地點和觀察時間對于研究課題的適當性。 2.觀察內容的選擇與操作化的方式。 3.“觀察者偏見”。 4.“被觀察者效應”。 5.觀察者的觀察的敏銳性和記憶的準確性。 措施: 1.在觀察的準備階段注意根據研究課題的要求和收集資料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觀察方式、觀察人員和觀察時間。 2.針對研究需要選擇確定觀察的內容,盡量明確和具體。 3.雖然在觀察和處理資料過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觀,不存偏見,但承認存在觀察者偏見的可能性就為減少或消除偏見提供了可能性。 4.在不違反科學研究倫理規范的條件下,盡量采用匿名的方式。 5.對觀察者進行必要的訓練,提高其觀察的敏銳性和記憶的準確性。 4、試論直接觀察的各種類型的特點?(包括實驗室觀察、實地觀察、結構式觀察、非結構式觀察、參與觀察、非參與觀察的特點) 直接觀察是跟間接觀察相對的,直接觀察的對象也就是所要研究的對象本身,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一般都是直接觀察。 實驗室觀察兼具觀察法和實驗法的優點:具有科學研究所要求的精確、客觀和可重復驗證性,可用來收集研究對象的自然發生的行為的最真實完整全面的資料。缺點:由于實驗情景要對干擾變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并對實驗對象進行人為的操縱,一定程度上失去人類生活的現實性,如集群行為或隱私行為,不可能通過操縱在實驗室中發生。 與實驗室觀察相比,實地觀察研究具有更大的彈性,可隨時根據需要修正研究設計,更接近生活的真實性。缺點:常常無法觀察到與研究有關的行為和事件,容易受研究者個人傾向的影響,研究結果的可重復驗證性也較差。 參與觀察較少受研究者先入之見的影響,能獲得最豐富、最真實的資料。觀察者完全參與到被觀察者的實際生活。缺點:依賴于觀察者的敏感性、領悟能力和技巧,觀察者的主觀作用和影響很大,由此獲得的資料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度,當知道自己正被觀察時,被觀察者往往會表現出與通常情況不一樣的行為,影響資料的真實性。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復習指導第八章 |
|
閱讀下一篇:09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復習指導第十章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