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實驗法 簡答題: 1、簡述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 先測量在沒有受到A的影響之前B的情況(前測),然后施加實驗刺激A并保持其他條件完全相同,再對受A影響后的B進行測量(后測)。最后通過比較前后兩次測量的結果是否存在差異來判定A和B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前后兩次情況發生變化,則能夠初步認為A是導致B變化的原因,即A——>;B. 2、簡述有控制組實驗原理? 實驗者在實驗中增加一個控制組,將實驗組和控制組放到相同的環境條件下,給實驗組加以了實驗刺激A,而控制組沒有實驗刺激。然后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測和后測的結果。如兩組的前測和后測結果的變化情況不同,說明實驗刺激的因素產生了作用。反之,情況是一樣的,說明這種變化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3、簡述選擇受試者的原理? 1.隨機法。 2.配對法。 3.排除法。 4.納入法。 4、實驗的實施階段具體包括哪些過程? 1.選擇合適的實驗對象。 2.在隨機原則下組合實驗對象,并對他們進行實驗必須的指導。 3.對因變量進行前測。 4.進行實驗刺激。 5.進行實驗后測。 6.向實驗對象說明實驗的真實目的和原因,詢問他們的實際感受。 論述題: 1、試析實驗法的特點? 1.人為設定觀察情況。 2.直接建立研究結論。 3.實驗結果受實驗人員和實驗對象的主觀影響。 產生:1.自覺或不自覺地只注意那些與假設一致的現象,研究結論不全面或不真實;2.自覺或不自覺地誘導或暗示實驗對象,使實驗結果產生偏向。 2、試析單變量實驗設計方法。 假設自變量只有一個,采用完全隨機化設計。 1.后測設計。 分為兩組,一組為控制組,一組為實驗組,只作一次實驗檢測。 2.前測后測設計。 在兩個組未進行實驗前都進行測定,主要目的是排除因實驗組的控制組實際上不完全同質造成的實驗誤差。適用于樣本容量較小,差異性較大情況。缺點:前測的反作用效果。 3.四組設計。(又稱所羅門設計) 隨機取樣,并隨機分為四組,二組為實驗組,二組為控制組,二組中一組有前測,一組無前測。統計方法是獨立樣本2X2方差分析,經費較大。 3、試述影響實驗效度的因素? 實驗效度表明實驗所能揭示事物本質規劃的有效程度。 1.內在效度評估。 通過測量實驗數據統計值偏離真實值的程度得到。 根據坎貝爾和斯坦利的看法,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有如下原因: 1.特殊事件。 2.被研究者的變化。 3.受測經驗的增加。 4.測量工具信度差。 5.統計方法的影響。 6.被試者流失。 7.前測影響。 8.實驗組與控制組出現溝通。 2.外在效度的評估。 指實驗結論在推論和應用上的準確程度。影響實驗的外在效度因素如下: 1.實驗控制的影響。 2.樣本的代表性影響。 3.測量工具的影響。 4.指標設計有局限性。 4、比較霍桑實驗和權威服從實驗,談談實驗室實驗與現場實驗的相同點與相異點? 1.米爾斯萊姆的權威服從研究。 創設人工情境,很多實驗刺激都是人為虛構的,如1974年美國斯坦利。米爾斯萊姆關于權威與服從的研究。 2.霍桑實驗。 較典型的嚴格控制型現場實驗。后來成為“社會人”假設的基礎。 3.現場實驗與實驗室實驗的比較。 米爾斯萊姆的權威服從研究是典型的實驗室實驗,而霍桑實驗是典型的現場實驗。實驗室實驗是在某種嚴格指定與控制的人工環境中進行的實驗。現場實驗是在現實生活中進行的只控制部分條件的實驗。現場實驗是社會研究中最常用的實驗調查方式,特點:隱蔽性好,真實性較高。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復習指導第九章 |
|
閱讀下一篇:09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復習指導第十一章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