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推進糧食購銷價格改革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方面。國內國際市場糧價長期倒掛,國內糧食購銷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現象難以根除,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難以提高,進而制約了糧食產量的提高,成為我國糧食安全中潛伏的危機因素。這一問題短期可通過政府加大糧食直接補貼加以緩解,長遠則必須通過理順糧食購銷價格,使農民種糧在市場上得到豐厚的回報,才能形成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確保長久的糧食安全。
深化改革,不僅要在經濟上給予農民更多的自主權,也要在社會發展上給予農民平等權利,通過打破二元體制,統籌城鄉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持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應對新形勢的挑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角度二:觀點專一的文章
對應考生: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
立意要求: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
「參考例文」
政策保護與科技進步并重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保障糧食安全作為2020年前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安徽考察農村工作,也一再強調了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自古以來,倉廩實、衣食足則天下安,否則天下必然不會太平。我國要建設和諧社會,要統籌城鄉發展,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從根本上改善糧食安全,堅持政策保護與科技進步并重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在于確保生產發展,促進糧食生產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堅持政策保護,首先就要嚴格保護生產資源。把黨有關“三農”問題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堅持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長期穩定不變,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在有條件的地方培育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市場環境,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嚴格執行耕地保護任務,科學合理地規劃利用土地,嚴格控制非農建設用地規模,盡可能少占用耕地。
堅持政策保護,還體現在不斷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投入力度。國家財政支出的重點要向“三農”傾斜,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切實加大對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田的產出能力。要完善糧食補貼和獎勵政策,隨著經濟發展,在現有基礎上逐年增加對農民種糧的補貼規模。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逐步理順糧食價格,使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使種糧農民能夠獲得較多收益。借鑒國際經驗,探索研究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建立符合市場化要求、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糧食價格支持體系,促進糧食生產長期穩定發展。
要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就是強化對糧食生產的科技支撐,著力提高糧食單產,進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多渠道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增加對糧食生產技術科研的投入,為提高糧食生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要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和應用,充分發揮其支持糧食生產的作用。要大力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活動,積極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完善農民科技培訓體系,調動農民學科學、用科技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科學種糧技能。加強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糧食安全事關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保障糧食安全,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近一些國家出現的糧食危機再次提醒我們,對糧食問題決不可掉以輕心。只要我們把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把政策扶持同科技支撐結合起來,就能確保人民群眾的糧食需求,就能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位置。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