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參考例文二」
人與自然
自然是博大的,宇宙是無窮的,人類在廣漠的歷史時空之中,不過是滄海一粟。
當今科技的進步,使“上九天攬月、高峽出平湖”的夢想成為現實,無論是兇猛的虎豹,還是龐大的藍鯨,均已成為人類的獵物;桑田滄海,過去需要億萬年才能形成的景觀,今天的人類活動,卻能讓地貌瞬息改變。
人類在借助機械力量開展經濟建設,靠侵占其他物種生存空間和破壞環境取得了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也付出了生活品質下降與整治污染的高昂代價。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用災荒與病害,給予人類愚蠢霸道的行為以嚴厲的懲罰。尼羅河的阿斯旺水壩、云南的漫灣水電站由于不重視生態保護,導致環境退化,水土流失,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而美國田納西州在河流管理中,科學統籌,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實現了人與自然的雙贏。實踐使人們認識到,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畢竟離不開周邊的物理環境,人與自然不是此退則彼進的相互競爭關系,而是共存共生而又矛盾斗爭的統一關系。人類通過節制自己的行為,可以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當前中國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繼續制造污染,還是優先治理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已到了必須抉擇的時刻。當全國各地酸雨、赤潮、藍藻、沙塵暴肆虐,許多生物絕種,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之后富了少數人,而多數人生計更為艱難時,我們才倍加認識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前瞻性、現實性。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解決人類延續問題的唯一出路。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這是以人為本、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證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人們對于小康、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有了新的內容,今天的國人日益追求全面高品質的生活,追求綠色天然的享受。沒有人需要一個空有高樓華廈、煙囪林立,卻滿目河山瘡痍、缺少其他物種作伴的世界。全面小康社會意味著人民要求享有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而生態環境優良就包含在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質之中。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發展的一切最終是為了人民幸福。給全體人民一個空氣清新、山川秀美、流水潔凈、物種豐富的家園,讓老百姓身體健康、舒心暢意,過上全面高品質的生活,讓子子孫孫都能過上這樣的生活,這是各級政府必須負起的政治責任。要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負責,對子孫后代、對全人類的未來負責,就要兼顧當前與長遠利益,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好各方面的關系,將開發資源、推動發展與保護環境統一起來,貫徹落實十七大部署,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保護生態環境,確保生態安全,做到趨利避害,爭取對環境、對社會有利的結果,避免對雙方不利的結果,實現人與自然的雙贏。
不以透支未來求發展,不以犧牲環境換政績,這才是我們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應有的科學態度和可取之道。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