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最后,水電開發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三者的平衡。要糾正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妥善解決移民問題,在開發水電的同時,全面發展經濟,加強環境保護,使當地人民安居樂業,享受開發利益和發展成果,使水電開發真正成為“富民強域”的可持續工程。
五、本題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考生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給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職能部門準備對反對意見給予答復的基本內容,請指出這樣答復存在哪些明顯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分別說明怎樣修改補充。(25分)
要求:
1.不從格式、語言上談問題,僅從內容上指出主要問題。
2.分條作答,指出一個問題,接著寫出修改補充的內容。
3.條理清楚,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第一,“慎重考慮生態問題”的答復觀點不鮮明。應改為:在怒江水電開發過程中,將通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等措施,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而且怒江開發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只有開發怒江才能有資金進行生態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當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壞。美國田納西河的成功開發就實現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統一。
第二,“慎重對待資源開發問題”的答復觀點含糊。應改為:政府將提高移民補償標準、向移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其它服務性工作機會,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探索建立庫區群眾生態資源入股的機制來確保庫區群眾與電力企業貧富與共。
第三,答復的內容不全面。補充如下:
怒江已不是原生態河流。這樣,不開發怒江可以使其作為國家的自然遺產得到永久保護和充分發揮怒江的科研價值的理由不成立,完全不開發是不可能的。
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們國家國情不同,不能照搬發達國家停止建壩的做法。怒江地區非常落后,人民群眾生活困難,亟需在盡可能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開發以滿足當地居民的生存需求。
六、本題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考生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請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參考給定材料,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
2.對在“人與自然”問題上的某種錯誤傾向,應恰當闡述,給予澄清。
3.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例文一」
人與自然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全部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改造客觀世界,主要任務是征服大自然;一種是改造主觀世界,即人類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完善。這兩種“改造”都要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人類對自然和自身的認識不斷提高,駕馭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今日“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一座座高樓廣廈、一座座巨型水壩挺立于大地上,標志著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勝利。與此同時,全球變暖、地震海嘯、病毒侵襲,大自然頻頻向人類示警,也使人類嘗到改變自然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苦果。
“人定勝天”反映了人類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不屈不撓,力求改造環境為我所用的堅強信心和無畏姿態。但是過分強調“人定勝天”,又會導致環境破壞、資源枯竭,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等后果。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訓,從不同側面給我們提供了人與自然必須和諧共處的啟示。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最有力的依據。各級政府必須提高對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認識,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妥善處理好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必須注意克服資源開發、經濟建設中只求經濟發展,不顧生態安全與環境影響的傾向。保持生態資源的相對完整,對于國家的生態安全、全體人民的基本生存具有重要意義。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堅持科學的謹慎態度,立足實際,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工程建設項目必須先行做好調研論證工作,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搞好環評,充分估計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各種可能影響,預作周密籌劃,確保項目建設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盡可能避免工程本身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力爭減少居民私挖、亂采等行為對資源和環境造成的破壞,實現生態效益和綜合效益最大化。
還要嚴格避免和糾正資源開發中不顧現實可行性、竭澤而漁的傾向。要認識到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都有枯竭的可能,開發資源必須符合實際,不能使開發成為對大自然的掠奪,加速資源枯竭,無法支撐永續發展。因此,規劃開發要打牢基礎,保證規劃方案的科學性、預見性、可行性,準確估量資源的可開發極限,合理確定開發的規模,做到量力、適度。開發資源切不可只圖解眼前之急,預支未來。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在開發資源以保證當前需要的基礎上,給未來的發展預留充足的空間。這既是對當前負責,又是對國家的全局利益、全體人民的長遠利益負責,也是對我們的子孫后代負責。
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環境,沒有了適于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人類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威脅。“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單方面強調“人定勝天”,而應倡導“天人合一”,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追求人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矛盾統一,始終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只有這樣,科學發展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人類才能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