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如此計算,該學院向西營村支付征地補償費每畝7萬元,似乎村民已經占了便宜。
2003年4月,石家莊市政府公布了市區土地基準地價,將商業用地分為八級,一級每平方米為4723元,折合每畝94萬多元;八級每平方米為497元,折合每畝9.9萬多元。這意味著,西營村被征用土地所獲得的補償,比起用于商業開發,每畝最低少2.9萬元,最高少87萬元。西營村部分村民一直想按照商業用地的市場價出讓土地,但該學院建新校區不屬于商業用途,村民的愿望在現行法律和法規中找不到依據。事實上,村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
西營村的情形在中國農村非常普遍。據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從1990年到2002年,全國占用耕地4736萬畝用于非農建設,今后每年非農建設用地仍需要250萬~300萬畝。這些非農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城郊農村,那里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畝,每占用一畝耕地就會造成1.4人失去土地,依此推算,13年來至少有6630萬農民失去了土地。
專家認為,由于征地補償標準低,失地農民所獲得的補償不足以創業,政府又沒有為他們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失地農民大都成了無地可種、無正式工作崗位、無社會保障的流民。而中國歷史上的社會動蕩,流民都成為隱患。
2.北焦村的土地所剩無幾,村辦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相繼破產。從2000年起,北焦村就陸續有村民上訪,開始六七個人,到現在已有幾百人集體上訪,累計上訪1000多人次。石家莊市長安區南高營鎮西古城村,有關部門為搞土地開發,造成380畝耕地、菜地無法耕種,至今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已閑置了四年。村民上訪無效后,自發組織起來,在耕種地旁搭了間瓦房,日夜輪流看守,反對圈占。
《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土地實行征用。但大量營利性商業項目,都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強制征用土地,從而引發農民的群體性上訪和干群沖突。調查顯示,農村土地糾紛已經取代稅費爭議而成為目前農民維權的焦點,嚴重影響農村的社會穩定和發展。一家長期研究農村問題的學術機構收集到2004年以來發生的130起農村群體性突發事件,其中87起因土地問題引發,造成數百農民受傷,3人死亡。專家認為,土地是農民生存的保障,土地涉及巨額的經濟利益,這就決定了土地爭議具有對抗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某研究農村經濟問題的專家提出,農村城市化進程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全部解散,農民以獨立的家庭個體進入城市經商、打工,但前提是必須實現公平分配;另一種是保留原有的農村社區組織,并對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進行徹底改造,以適應城市化的進程。
2004年10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強調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審批權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下放土地審批權。該《決定》對農民最關注的征地補償做了新承諾: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達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當地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縣級以上政府應當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意味著各級政府要將土地出讓金部分轉移給土地被征的農民。
部分媒體稱這個《決定》是“土地新政”,并給予了較高評價。但部分農民則有更高的期待。福建廈門市海滄區霞陽村的許某說,村里的3000多畝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中央政府真正給農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政府要保障農民的經濟權利,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不要與農民爭利,更不能把農民的土地搶走給開發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讓農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有的專家傾向于根據土地使用性質,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以保障農民得到應有的補償。這位專家還指出,目前存在兩級市場,政府對一級市場具有壟斷權,土地交易先由國家或集體收回,再進入二級市場交易轉讓,這導致轉讓利益分配嚴重不均。
3. 以占江蘇不足4.7%的面積,承載了占江蘇6.2%的人口,產出了占江蘇14.8%的經濟總量,以保護土地資源來保障發展,以保障經濟發展促進資源保護,成為寫在無錫大地上的辯證法。據統計,江蘇全省GDP每增一個百分點,用地量為2.4萬畝。2003年,無錫GDP實現1901.22億元,增幅達15.4%,而用地增加僅15.6萬畝,土地資源消耗量僅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無錫4787.6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山丘與水域占47.7%,人均耕地僅0.55畝,為江蘇地級市中最少的城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無錫對土地的需求量很大。無錫市政府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耕地,將耕地占一補一的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目標,每年以“市長令”形式下發土地復墾辦法,全面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明確“誰復墾誰受益”。連續多年來,無錫每年都召開土地復墾流動現場會,極大地激發了基層熱情。宜興原茗嶺鎮是人均糧田不足0.4畝的山區鄉鎮,他們向澗灘要地,向荒山要地,不僅10年建設沒占用一分糧田,而且增加耕地3400多畝,這里實施的國家級“丘陵山區萬畝土地綜合開發整理項目”,被聯合國列為在我國的11個示范區之一。2001年至今,無錫關閉了沿太湖地區200多家礦山企業,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共新增耕地4.3萬畝,相當于10余個中心商務區。目前,正在建造28層高的農民公寓。據測算,原來農民散居時戶均占地超過0.5畝,住進公寓后戶均占地不足0.15畝。
4. 首鋼礦業公司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加大投入,技術創新,先后完成了大石河鐵礦尾礦庫、新水選礦廠尾礦庫、裴莊土場等一大批復墾項目,使礦山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初步的改善。經多年覆土植被,大石河鐵礦尾礦庫如今處處郁郁蔥蔥,長滿了紫穗槐。三四年前還是一座沙山的新水尾礦庫,如今1200余畝沙棘長勢旺盛,已結出沙棘果。裴莊土場覆土種植的刺槐已經成長為一片參天大樹,好像一座森林公園。
首鋼礦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對土地的破壞,主要是采礦中形成排土場和在選礦中形成尾礦庫。因此,針對不同的條件,公司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攻關,采取不同方式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