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排土場是采礦過程中排出的巖石堆存場所,是人工堆積起來的廢石山,巖石裸露,坡度較陡。公司對排土場采取了平整、覆土、綠化的辦法:一是在采礦過程中,將采礦剝離的表土單獨存放,以備復墾利用。二是待排土場停用后,用推土機平整,為減少工作量,做到小平大不平,平臺四周做出0.5米的土擋,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將存放的表土覆在上部,厚度0.5米,栽種以刺槐、紫穗槐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首鋼采用此方法先后使2950畝排土場披上了綠裝。
首鋼公司目前有尾礦庫3座,尹莊尾礦庫是1996年投入使用的新庫,不具備復墾條件,另外2座尾礦均已進行了復墾。為防止水土流失,首鋼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沿壩面堆成10~15米平臺,砌有排水溝,保證了汛期雨水沿排水溝排走,從而防止了水土流失。在平臺和平臺后斜坡上覆蓋20厘米厚的土,種植以紫穗槐為主的壩面水土保持林。經過幾年的實踐,已完成尾礦壩綠化600余畝,給庫區周圍的群眾建起一條綠色防護帶,有效地控制了二次揚塵污染,也為我國固體廢物治理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
5. 從2004年起,河南省開展了整治“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工作,計劃用5年整治出土地150萬畝,用于縣城經濟發展用地或重新恢復為耕地。截至目前,整治出土地46萬畝,凈增耕地總量26萬畝。全省已連續6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不久前,鄲城縣王拱集村的李老漢得到了一份“大禮”,他家從村里多分了兩畝地。“空心村”整治后,該縣許多農民都像李老漢一樣享受著這份喜悅。目前,鄲城縣已完成了19個“空心村”的治理,新增耕地7801.7畝。河南省國土資源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省人均耕地只有1.23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全省從“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整治中挖掘出土地223.4萬畝,可復墾耕地183.3萬畝。
6. 現實的土地供應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地荒”?某專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認為在城市特別是大型城市仍要提供土地,支持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的建設用地需求,要嚴格控制大戶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設,堅決停止別墅建設。
記者了解到,“長三角”地區的用地雖然非常緊張,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潛力。這種潛力主要來自于城鄉之間的統籌,來自于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調整。通過存量土地的調整和再調整,舊城舊村、老工業區和老企業改造,可以在已有土地中騰出新的用地空間,能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據悉,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用地占到了全國供地總量的30%.一邊是建設用地的追加,一邊是開發商叫喊“地荒”。問題在哪里?閑置問題實在是“地荒”的一個頑疾。
2001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區依法取消了184個項目,收回土地達66760畝。僅2005年,蘇州市盤活存量土地2505宗,占建設用地面積的35.7%.
一位業內人士說,大量的土地閑置,主要是因為一些地方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大面積占用土地。同時土地管理措施不力,為一些地方變相非法批地、盲目征用或出讓土地帶來了可乘之機。當然,城鄉規劃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設用地指標。
按照國家關于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的最高定額,一般城市人均用地面積最高標準是100平方米,首都和特區城市最高是120平方米。但有關部門統計,我國664個城市中,城鎮居民人均用地已達到133平方米,而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2.4平方米,發展中國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3.3平方米。
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必須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規模,今后土地利用必須保證60%以下是存量土地。據了解,60%的提法是新的表述,之前的表述是要求地方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不占或盡量少占農用地,而沒有量化指標。
7. 在許多國家或者說在全球范圍內,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對正在增長的千千萬萬人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更大數目的下代人正處在更嚴重的危險境地,即目前的生產正在毀壞將來農業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全球的農業生產必須大幅度地增長,而對具體的每一地方來說,當務之急是保護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地資源。因為,全球所有類型的食物的98%是在陸地上生產的,海洋和陸地水域的產量不到2%.植物產品構成了人類膳食的92%,占世界膳食供給量8%的動物產品也間接地來自于生長在陸地上的植物。也就是說,要保持農業產品或農業生產的持續增長,必須保持土地利用的持續性,防止土地資源退化和不斷提高土地質量或生產潛力。土地利用方式和農業生產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土地退化過程,也決定著土地利用的持續性。
農業生產是一個開放系統,受到各種各樣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和限制。將集約農業方式轉移到貧窮的農民所居住的邊際和近邊際地區,經常導致土地退化和生態災難。因此不能無限制地開發利用土地,有些土地必須保護起來。
施肥、灌溉和其他投入,可以繼續獲得可觀的成果,但生態環境成本將越來越高。如目前高化肥投入區,已經發生了地下水硝酸鹽富集現象,長期使用農藥,使病蟲產生了抗性,也污染了土壤。如果進一步加大化肥和農藥的投入,不但經濟效益下降,而且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為此人們正在探討既能繼續增產,又不破壞水土資源環境的持續土地利用管理方法,防止土壤與水質退化就是維護土地資源的質量和生產能力。因此,有必要就持續土地利用管理制訂評價標準,用來檢驗和監測土地開發、利用是否是持續的。
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材料1、2”的內容,整理一份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的材料。
要求:概述全面,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30分)
二、“給定資料7”提到了“持續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請結合“給定資料3~7”,談談對“持續土地利用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評價。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