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經典申論文章十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申論寫作:剎住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造假歪風
就業率是一所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直接反映,真實性是它的生命。只有真實可靠的數據,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門宏觀調控高校教育資源,并據此出臺相關政策。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業率,則不僅提高不了學校聲譽,而且將影響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據《燕趙都市報》7月7日報道,河北省內部分高校為謀求高就業率,竟然說服學生與就業單位簽訂假就業合同。日前,石家莊某高校兩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到該報披露了所在學校讓畢業生簽訂假就業合同的內幕。據說,他們班有10多人因為沒有找到工作無法簽訂就業合同,系里老師“積極”為他們奔走,最后都“成功”地與一些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雖然就業合同是簽了,但同學們卻不能到這些單位就業,而且這些單位也不對同學們承擔任何責任。沒有找到工作,卻簽訂了就業合同,這當然是假合同。而據該報記者調查,簽訂假就業合同的學生為數不少,普遍存在于該校的大部分院系。
盡管從報道中我們無法判斷這類行為在該省的高校中占有多大比例,但可以預料,這樣的現象絕對不是個別現象。老師幫助學生聯系工作單位本是好事,但如果讓學生簽訂沒有任何保障的假就業合同,就實在說不過去了。因為,這不僅有違師德,而且還是名副其實的造假行為。因此,這一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必須想辦法堅決剎住這股歪風。
就業率是一所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直接反映,真實性是它的生命。只有真實可靠的數據,才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門宏觀調控高校教育資源,并據此出臺相關政策。如果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業率,則不僅提高不了學校聲譽,而且將影響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盡管短期內可能帶來一定的效果,但這絕不是長期吸引生源的辦法。同時,不準確的就業率將可能誤導學生填寫報考志愿,虛假信息甚至還可能影響教育主管部門。更重要的是,大學教育本來應該是一方“凈土”,如此造假卻是對社會誠信的“釜底抽薪”。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