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經典申論文章十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一些人為什么還樂此不疲呢?據悉,原因就出在就業率這個指標上。報道說,今年,河北省教育部門出臺了一份對高校評估的文件,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評估項目,與明年招生計劃直接掛鉤。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校方把提升就業率的意圖向各院系布置,院系又通過老師向畢業生做工作。同時,假就業合同“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卻對學生找工作沒有什么直接影響,加上簽訂假就業合同可以使學生檔案在學校保留半年,不被打回原籍,對于已就業和未就業的學生都是一個比較好的緩沖,很多未就業的學生和未取得單位證明的就業學生,都在老師的幫助下違心地簽訂了假就業合同。
由于就業壓力加大,近來各高校畢業生一次就業沒有到位的人數有所增加,這給學校和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應當說,這是客觀事實,同時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后的必然結果。學生的就業難主要是一個市場問題,市場發生的問題就應該通過市場來解決。提高學校學生的就業率,應該通過密切與人才市場的關系,提高專業的市場吸引度來逐步加以解決。只要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政府加大服務力度,學校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和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問題會逐步得到緩解。而那種“安排”學生簽訂假就業合同,造成學生一次就業率高假象的行為,不僅背離教育規律、違反教育法,而且嚴重損害社會誠信,可以說是害莫大焉!對此,我們不可不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