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分析:重塑商業倫理要讓誠信增值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誠信在市場競爭中的正面影響,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消費者雖可“用腳投票”,但在類似網上購物這樣總量巨大且不斷增長的市場中,走了這雙腳會來另一雙腳,對做“一錘子買賣”者,誠信也不是很有吸引力。
而且,企業總在標榜誠信,掛上知名商標,搞來專業認證。但從“假馳名商標”到“免檢產品風波”,誠信標準的混亂,也使誠信本身貶值。更何況,對于失信的懲戒力度也遠遠不夠。家樂福違規,每家門店罰50萬元;寶潔公司涉嫌虛假宣傳,罰款20萬元。對這些大型企業,無異九牛一毛。
重塑商業倫理,要讓誠信“增值”。這不能僅靠企業道德和市場導向,更要靠制度促使企業自覺選擇誠信體系。比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中有關誠信的規定,出臺支持企業誠信建設的法規政策。比如,推進信用評級業發展,加強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更重要的是,加強信用監管和失信懲戒力度,建立失信行為公示制、檔案制、曝光制等,使那些因信用問題而致的企業“死亡”不再是特例。
對于“欺詐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說,這是“成長中的痛苦”,是“發展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