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十大關鍵詞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四、制度建設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多年來中央一直在強調,但系統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還是第一次。理論界專家認為,這至少傳達出兩個重要信號:一是在世界各種制度的競爭中,特別是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之后,我們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競爭力更加充滿信心;二是在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制度建設將是關系長遠、影響大局、左右成敗的關鍵因素,將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分為五個方面:一是根本的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體的問題;二是基本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政體的問題;三是法律體系;四是基本經濟制度;五是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在內的具體制度。從字里行間可以體會出,我們對建立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種制度自信。關于這句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同志有很精到的解讀:當代中國人不僅要做到經濟自強,就是要在獨立自主而又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且要做到文化自覺,就是費孝通先生臨終前說過的在對待文化和文明的建設上要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同時還要做到制度自信,就是要始終堅信,鞋子是否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心知肚明;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也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離開中國的實際和我們已經取得偉大成功的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而幻想另外去尋求和依傍什么別的主義、別的模式、別的制度,是注定沒有前途、沒有意義的。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制度,是我們應該遵守的,用來規范我們行為的規則、條文,它保證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制度好,好人能干好事,制度不好,好人也沒法干好事,壞人橫行。要從制度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出發,理解制度建設在經濟社會全局中扮演的角色。
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必須加強改革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建設,因為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要按照客觀規律完善制度。經濟領域的制度創新應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政治領域的制度創新應遵循權力運行規律,優化權力配置,強化權力監督,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確保公正用權、廉潔用權、依法用權。文化領域的制度創新應遵循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和傳播規律,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精神文化產品生產經營和管理體制,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社會領域的制度創新應遵循社會建設規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著力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
除了第一次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還指出,全黨同志都要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認真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從而正面提出了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重要作用。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的深刻變化,面對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嚴峻考驗,一些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制度觀念淡薄、法制意識缺乏。有的干部自視高人一等,帶頭沖撞制度約束。在一些地方和領域里,黨員干部以權謀私、欺上壓下、頂風違紀的問題絕非個別,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有的領導干部位子高了,權力大了,就開始自我膨脹,老子天下第一。在這種領導干部的眼里,所謂規章制度,都是給別人定的,都是用來管別人、約束下屬的,自己則可以例外。從近年來發生的一些群體性事件看,深層次原因往往是有的領導干部視制度為兒戲,官商勾結,侵害群眾利益;或者為了所謂的政績而不顧老百姓死活,折騰得民怨沸騰。這些人的行為,把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殆盡,代價十分沉重。胡錦濤總書記在我們黨成立90周年之際,強調制度對于我們黨的建設的重要性,重申"制度約束沒有例外",可謂語重心長、鞭辟入里。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