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十大關鍵詞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五、法治
與制度密切相聯的是法治。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吳邦國委員長正式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法律體系的形成,標志著我國立法工作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就推進依法行政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進行了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2011年的關鍵詞,法治的地位舉足輕重。
法治是科學發展的保障。沒有法治,權力沒有制約,執掌權力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使權力,經濟、社會就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法治同時也是科學發展的內涵之一。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法治的基本功能恰恰是保障人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但是,現在我們一些地方領導在推動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無視法治,漠視法治,輕視法治,乃至踐踏法治。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食品安全法》,明令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負總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但仍有個別地方對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審批和監管過程中為之大開綠燈;在環境保護方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嚴禁環評不達標,可能導致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項目和企業籌建、上馬,但個別地方對新建項目、企業,只要"市場看好",有"發展前景",能拉動當地GDP,不管該項目和企業是否會產生污染,都讓其走綠色通道審批放行。
著名法學家姜明安先生指出,近年來,盡管我們一再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建設法治社會。但輕視法治,甚至踐踏法治的行為仍屢見不鮮。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理解法治與發展的關系。
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講話指出,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黨的十七大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形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而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對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思路,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認真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以事關依法行政全局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增強領導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設質量、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保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為著力點,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作用。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有利基礎上,繼續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著力抓好促進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保護資源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政府建設等方面所急需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體現規律要求、適應時代需要、符合人民意愿、解決實際問題。要更加注重行政執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