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1年云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
《申論》試卷
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荚嚂r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時,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3。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填涂準考證號。
4。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在答題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1。2010年7月16日,國務院召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依法普查、科學普查、客觀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國情,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據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調查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項目。如:本戶住房建筑面積和本戶住房間數。國家統計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取住房空置情況的相關信息,將繼續統計和發布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住房待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選一批住宅小區,進行空置房調查。
2。許多城市的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達到350。18萬人,流動人口大幅增加。流動人口的增長,為該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也加重了該市公共資源的承載負擔,對城市的發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該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達到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轄區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
“入園難,入園貴”已成為時下M市年輕父母們的熱議話題,走后門托關系,為的是給寶寶在幼兒園里要一個名額。“入園難,入園貴”到底是怎樣的境況?一方面,公辦幼兒園一位難求,公辦幼兒園一般都是由教育部門或其他政府部門開辦,享受政府財政撥款,教師屬事業單位編制,并且基本上都獲得“省市級幼兒園”的最高評級,在市民中享有收費低、教學質量好的聲譽;另一方面,大型小區的民辦幼兒園也出現了入園難的狀況,每逢招生報名,都會出現家長通宵排隊的“盛況”。還有一些特殊幼兒園報名也很緊張,如一些高校、企業辦的幼兒園。
T社區地處某市遠郊區,很多居民住在這里,工作卻在中心城區,由此引發交通擁堵等長期難以解決的矛盾,為改變該社區“睡城”的特點,政府大力扶持本地的就業創業、建設咨詢產業園區,已有80多家企業進駐。短短的十年間,這里從一個鄉村小鎮,發展成為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城市規模的居住區。地區辦事處原來只管2萬多人,現突增到40多萬,而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干部人事制度、財政管理制度等仍沿用原有的鄉鎮管理模式,政府能力有限,只好依靠發展各類社區自治組織參與管理。
G市某區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加快流動人員密集地區公廁建設的建議》指出,近年來,隨著道路網絡不斷完善,“城中村”改造逐漸推進,大型住宅小區相繼落成,該區日漸成為宜商宜居的現代化中心城區,但是公廁建設數量卻沒有同步增長,分布也不夠合理,不能滿足流動人員的需要,“尿街”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城市環境。
“常住人口接近700萬,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接近資源、環境承載的極限,社會管理難度極大,與此同時,人口素質偏低,全市就業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69。4%,從事體力勞動的占80。8%,專業技術人才僅占8。1%。”人口結構失衡正成為影響和制約D市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在《D市產業結構調整規劃(2008~2007)》中,人口結構優化這一目標,被融入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中。該市市委書記說,產業結構調整的最大阻力和動力都來自于人,如果不能實現人口結構的優化,產業發展也必然會面臨“無源之水”的窘境。
3。某省公安機關結合第六次人口調查進行戶口整頓,對來歷不明、疑似被拐兒童婦女和失蹤被拐兒童婦女進行摸底和排查。有專家認為,我國這次人口普查首次明確計劃外生育者可以落戶,普查信息不作為處罰依據,其積極意義在于對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超生者有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事實。超生者的子女卻是無辜的。個別地方長期以來試圖通過“禁止上戶口”的方式來遏制超生是一種不理性的做法。孩子既然已經出生,他(她)們就應該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一樣享有同樣的社會福利、醫療、教育權利。
該省公安廳的一名警官認為,除了超生人口造成人數實際增長,現實中“一人多戶、有戶無人”等人口虛假增長的情況也很突出,一些人在農村有戶口,在城市也有戶口,甚至多個城市都有不同名字的戶口;還有一些城市居民存在多個地方都有戶口的情況;更有甚者已經獲得他國國籍和港澳臺地區身份仍然保留原來的戶口。另外,一些人為了各種附著在城鄉戶口上的利益,也有意隱瞞死亡人口的情況。該警官認為,人口處在不斷變動的狀態,而戶口登記往往落后于人口的變動,所以僅靠戶口管理還無法準確、及時地了解人口狀況。
據調查,西部某縣計劃內二胎新生兒男女比例達到253。5∶100,有7個村自2001年起連續3年間出生的計劃內二胎竟沒有一個女孩,全國出現性別比例失衡的具體原因雖有不同,但深層原因都與“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相關。國外有學者指出,印度等世界上眾多的國家男性過剩是令人擔憂的問題,亞洲人對男孩的偏愛,加上出生前性別鑒定等現代技術的進步,使亞洲人因選擇男孩而墮胎的現象愈演愈烈,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男性人數遠超過女性,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危險。
4。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口學發展很快。這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歷史條件密切相關,一是人口急劇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這就要求對人口增長的原因和后果及其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做更多更深的研究。二是世界各國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關心和研究發展問題,需要研究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這里所說的發展,包括社會、經濟、教育、衛生、生態環境等諸方面前進和變化的總和。
據統計,在2010年普查周期中,全世界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人口普查,覆蓋全球99%以上的人口,人口普查作為當今世界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世界各國為摸清人口家底,都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收集詳細信息。美國2010年的人口普查覆蓋3。087億人口,耗資逾140億美元。印度2010年4月1日開始的人口普查活動,是印度歷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統計內容最詳盡的一次人口普查;英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一位負責官員說政府打算廢除人口普查制度,理由是每10年統計一次人口的做法耗資不少,效果卻不理想,政府希望利用信貸記錄、郵政資料等常規信息,花更少的錢獲得更為精確的人口統計數據。
5。2010年7月,某網站設置了“你會配合普查員進行人口登記嗎”的問卷調查,選擇“會”的只有43%,選擇“不會”的占14。9%,選擇“看情況而定”的占42。1%。其實,民眾有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的。某先生曾在一家中介機構留下個人信息,于是各種各樣的莫明其妙的買房、賣房信息便源源不斷發到他的手機上,甚至銀行帳戶、股票賬戶等私密性極強的信息也在網絡上被公開出售……有專家指出,人口普查受阻的背后是一種不容低估的信任危機。
某市人口普查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在同城多處購房,甚至多城購房的情況已很普遍。‘人戶分離’現象非常多,這就需要自住戶準備好自己家人的證件,普查員上門時直接登記就行了,省時省力;如果是租住戶,最好提供一下房東的相關信息或聯系方式。”另外,本次普查要求盡量入戶登記,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小區都出現了入戶難的問題。
一天上午,記者跟隨某社區普查員小袁來到普查小區。在某單元的一住戶門前,上前敲門,敲了許久,一直無人應答。“可能是沒人在家吧!”小袁一邊說著,一邊想邁步離開,這時門“吱”的一聲打開了,一個睡眼朦朧的男子伸出頭來問:“什么事?”小袁把掛在胸前的普查員證一亮,禮貌地說:“先生,您好,我們是社區居委會的,現在入戶進行人口普查,麻煩您出示一下您家的戶口簿。”或許是不滿美夢被人驚擾,對方不耐煩地說道:“我的戶口簿,被我媽帶出國了,你們要找,就到美國找我媽去吧!”說完就把門關上了。
該市人口普查辦公室為做好普查工作推出了許多舉措。2010年8月,市人口普查辦公室要求各區人口普查辦攜街道、居委會普查人員,在試點小區門口擺設展臺,集中懸掛橫幅,并給每戶居民發放了《致小區居民的一封信》,就入戶登記問題做介紹。區人口普查辦公室工作人員除做好當天的宣傳外,還將擔負試點小區入戶普查的10名普查員的照片張貼在小區門口。該市人口普查辦公室,以《全國人口普查條例》為依據設計制作了該市人口普查《保密承諾書》,對個人信息,如住址、婚姻狀況、住房狀況、聯系電話等做出依法保密的承諾。普查員入戶時與普查對象現場簽訂《保密承諾書》,并留下監督舉報電話,確保普查對象的個人隱私不被泄露。
6。《光明日報》報道,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已達1。6億,并且以每年800萬的速度遞增。某研究員撰文說:“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一個熱點,引發了有關退休年齡、養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關問題的爭論。”他認為,老齡人口增多是正常現象,不必驚恐。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現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其生命體征、健康指標、體能發育,明顯強于幾十年前的同齡人口,仍然可以從事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和一定程度的體力勞動。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實屬波瀾不驚。該研究員還說,面對老齡化社會,引起人們憂慮的一個主要理由是數量眾多的老齡人口撫養問題,特別是“421”結構的家庭如何贍養老人的問題。但這里有個認識上的誤區,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據某報報道,沿海某市一對退休老夫妻告訴記者說,兒女住得都不遠,也不知道他們整天忙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幾次。這個說忙著開會,那個說正在外地出差,總之是為了生活在奔波。無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們怕回家耽誤掙錢,那么干脆我們就給他們開工資,‘有償回家’。一個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們吃頓飯,如果能經常帶孩子回來,月底還有‘獎金’。”
兩天后該報又報道,該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內地某市打工的張某的電話,說連續一個星期往父母家打電話均沒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請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驅車前往張某父母家中,發現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該報記者還獲悉,市老年志愿者協會下設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來咨詢法律問題的老年人,內容多為消費投訴、家庭糾紛、財產公證、再婚、立遺囑等生活中的法律問題,經過調解,大部分老人的問題都會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