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社會熱點:基層文化發展的方向在哪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黨的十七屆六中會全指出,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利益。這為發展基層文化指明了方向。
發展基層文化,必須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以努力實現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目標。
圍繞文化育民,形成共同核心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成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規范。一要注重對道德模范的培育、宣傳、推介,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崇敬、個個學習的濃烈氛圍,讓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先進思想和高尚精神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取向;二要充分利用文明創建、網絡媒介、文化服務等有效載體,始終高揚先進文化主旋律,對人民群眾進行普遍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讓先進的思想文化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自覺。
圍繞文化惠民,保障人民基本文化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來越旺盛,對文化繁榮發展的要求越來越突出,文化不僅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讓人民群眾從文化發展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是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如形成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要向公眾免費開放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中心、文化小舞臺、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各類文藝晚會、燈展燈會、書畫攝影作品展和各類講座等文化活動,組織富有特色的“文藝下鄉”、“歡樂進農家”等系列活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和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此外,還要結合地方實際,挖掘歷史文化、培育特色文化、豐富鄉土文化、擴展基層文化、開發旅游文化等多種文化品牌,引導群眾參與,加快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不斷豐富群眾多樣性、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
圍繞文化富民,創造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方面,也是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實踐證明,不僅文化產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點,而且一個企業在品牌塑造和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入了文化元素和精神理念,這個產品也提高了附加值。因此,發展文化產業對提升就業層次、增加居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增強文化創造力,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文化旅游、文物及博物館、體育產業等新興的文化業態。積極培育扶持具有發展前景的文化企業,鼓勵組建文化產業集團,不斷提升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重點發展一批集餐飲、旅游、娛樂等于一體的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吸納更多的群眾投身文化事業,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的人通過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共同創造幸福美滿生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