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熱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2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二、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總量還不夠大、水平還不夠高,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用發揮不夠,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及影響遠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問題突出體現在文化企業“軟小散濫”、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盲目發展的苗頭一定程度存在等方面。
1、“軟小散濫”問題突出。當前我國文化產業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由于起步較晚和條塊分割、市場壁壘等原因,我國的文化企業“軟小散濫”問題比較突出,規模普遍偏小,缺少戰略投資者和骨干企業。以演藝產品為例,我國全部海外商業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億美元,還不及國外一個著名馬戲團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2、政策法規尚不健全。金融危機下,文化產業受到了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布實施的第一個國家文化發展規劃。2009年7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在財政支持上,中央財政設立了“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稅收優惠上,國家對出版業給予了降低增值稅稅率、出版物增值稅先征后退等稅收優惠政策;在金融支持上,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為文化企業融資創造了便利條件。一系列政策措施吹響了文化產業發展的“集結號”。但從總體上看,有關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還不完善。一方面文化立法比較薄弱,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另一方面對文化產業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體制性、政策性障礙,產業政策還需進一步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盲目發展苗頭已現。隨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地相繼上馬大型項目,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紛紛亮相,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但盲目發展、資源浪費、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已經出現,需要引起重視。比如全國有幾十個城市已開工或準備建設大型動漫主題公園或文化主題公園,不少風景區都擬上馬大型實景演出,還有的文化產業項目以文化之名搞房地產開發。這些勢頭如不及時加以規劃、引導和調控,很可能影響到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