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熱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2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時政背景
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出席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前后,來到廣州、深圳等地考察指導工作,他在考察時專門了解了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的情況。8月11日下午,他來到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考察,這家企業通過高新科技手段提升文化產品吸引力、競爭力,去年實現銷售收入 11.2億元,利潤5.1億元,動漫產量位居全國第二,環幕4D電影出口美國、意大利、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胡錦濤總書記饒有興致地觀看了環幕 4D電影、數字動漫等文化產品,考察特種電影生產線、數字電影特效實驗室。他們堅持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經營思路,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希望企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創意為動力,進一步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和更強競爭力的自主品牌,爭當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向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積極貢獻。面對圍攏上來的企業年輕員工,總書記對他們說:“文化產業是大有希望的產業,希望就在你們身上!”
“十二五”規劃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文化部擬定了《“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在今后5年內實現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發展目標。為此,將著力打造服務平臺,完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10月份即將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主要議題是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問題。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時,居民消費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并重時期;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進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時期。現在,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4200美元,居民消費正由生存型、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轉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噴”之勢。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重要手段。相比之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還不高,總體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的新形勢和人們繁榮文化市場的新期待。可以說,文化產業是少數幾個總供給還不能滿足總需求的朝陽產業之一,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中央專門成立了由中宣部等17個部門組成的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和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各地也建立了指導和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構。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體制改革任務如期完成,全國出版發行、電影電視劇制作等領域基本完成全行業轉制,國有文藝院團完成轉制590家,非時政類報刊完成轉制595家,人民網等10家重點新聞網站完成轉制任務,22個省區市實現省內廣電傳輸網絡整合。全國共注銷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4千多家,核銷事業編制18萬個以上。北京市兒童藝術劇院轉企后,推出《紅領巾》、《安徒生》、《迷宮》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兒童劇,演出場次從轉企前的100場增加到600多場,總收入從77萬元增加到 7000萬元,人均年收入從2.9萬元增長到5.4萬元。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