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申論叩問道德危機 微博應用進考題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發布時間:2011-11-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熱點推薦:
廣東八萬人27日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 錄取率76∶1 比去年競爭更激烈
一年一度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筆試27日舉行,今年“國考”行政能力測試普遍認為有點怪,難易兩極分化。而申論的主題則一改近幾年冷門話題的“慣例”,直擊群眾關注的社會焦點——社會道德危機、城市公共安全這兩個敏感話題,大部分考生都認為比較容易答題,但寫好不容易。
國考概覽
應屆畢業生仍是考試主力軍
今年全國共有133萬考生報名參加“國考”,確認參加考試的有約97萬人,招錄人數為17941人,錄用率約為53:1.涉及廣東的職位679個,共招錄1094人,相對去年招錄人數1975人少了將近一半。今年全省確認參考人數為82960人,比上年減少了8885人,減少近一成的考生。今年的錄取率約為76:1,而去年的約為47:1,與全國的“降溫”趨勢相比,廣東今年的競爭更加激烈。
近兩年,公務員“國考”和地方省考都陸續提升了對報名考生基層工作經驗的要求,不少人認為這樣能夠大幅減少應屆高校畢業生報考的比例。但是記者從中公教育了解到,受政策影響應屆生報考略有下降仍占絕大多數,今年全國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報名參加國考比例約為15%,而八成職位應屆畢業生都可以報名。根據官方數據,在去年參加考試的90.2萬考生中,僅有15萬社會在職考生。
考生故事
為越級上升
公務員考公務員
來自湖南郴州的陳健三年前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系統,昨天繼續赴考。郴州到長沙和廣州的路程相近,他決定在廣州考試,考完就連夜趕回郴州。在市級部門工作三年,陳健感覺在系統內部等待升遷前路漫漫,不如考試一步到位。這次他報考了北京的職位,希望能躋身國家級部門。“在基層和縣市級政府部門,像我這樣邊工作邊考公務員的不在少數。”
陳健說,外界過分夸大了公務員的光環,公務員的待遇和上升空間并不如其他職業,所謂的灰色收入也與普通公務員不沾邊。“這是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卻想出去。我們這些已經進入系統的,很難再出去,只能繼續考。”
高校教師
與學生同赴考場
小趙今年7月剛畢業,在保險公司工作了不到半年,繁忙的工作節奏壓得她不得不回到國考之路。西南交大統計學畢業的小趙,畢業前看著其他同學前赴后繼趕考公務員,她坦承當時其實有點看不起,覺得不該到這么中庸的地方埋沒青春。
原本想闖出一片天空的小趙很快發現,在外打拼太累。短暫體驗了現實社會后,她回到了曾經被自己“鄙視”過的國考行列。“穩定,公務員畢竟沒那么累。”
有著這個想法的還有許多人。廣東商學院會計專業的考生小湯十分意外地在考室遇到了自己的任課老師王老師。“連待遇福利都算優厚的高校教師都考公務員,可想而知公務員有多熱門,什么降溫都是浮云。”
數字看國考
53:1
今年確認參加全國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有約97萬人,招錄人數為17941人,錄用率約為53:1.
76:1
今年廣東全省確認參考人數為82960人,招錄人數為1094人,錄用率約為76:1.
2+X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針對專業性較強的單位,實行“2+X”模式。部分考生已在26日下午完成了“X”的專業科目考試,昨日繼續參加兩項公共科目考試。
40頁
今年的行政能力測試考卷總頁數長達40頁,有專家表示,這算是歷年考試中最多的。
考題掃描
行測:
古代軍事地圖微博進考題
一道題是一幅古代軍事地圖,要求考生分別指出戰役的名稱和指揮者的正誤。
“正常都是做不完的,有二三十道題完全是靠蒙,今年的行政能力測試題有點怪,稍微容易的不少,但是難的也比較變態。”在華南師范大學和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考場,記者采訪了十多名考生,他們普遍都有這樣的感受。文科研究生小劉說,由于時間不夠他果斷放棄了數學題。來自暨南大學的常同學有將近20道題沒做,但已經是記者遇到的完成度最高的考生。
新聞系的楊同學留意到,國家提出文化強國戰略之后,今年有兩道題目專門指向傳統文化,“一題問傳統文化的繼承,另一題涉及到孔子論語思想”。
其中,令考生最為深刻的有兩道題:一是一幅古代軍事地圖,要求考生分別指出戰役的名稱和指揮者的正誤,這種題型此前沒有出現過,大部分考生都感到比較難做。另一道題就十分簡單,就是選詞填空考“微博與旅游的關系”。
“感覺考題跟時事結合得比較緊密”,中山大學中文系的陳同學說,除了微博的應用之外,日本地震之后的核輻射防護問題、刑法修正案、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的經濟成就等都有涉及。
申論:
緊扣食品安全等社會焦點
今年申論考試直擊群眾關注、耳熟能詳的社會焦點,“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
今年國考申論省級以上主題考:化解社會道德危機,推進社會道德重建。材料中提到了食品安全、誠信道德、信任危機、市場失序等社會熱點問題;地市級主題考:快速發展中的城市公共安全建設,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宜居社會環境。如地鐵塌陷、交通、火災等問題都能在材料中看到。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李永新分析認為,今年申論考試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改近年采用中觀、冷門事件的出題思路,而是直擊群眾關注、耳熟能詳的社會焦點,圍繞國家大政方針,考察考生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
報考中央直屬單位的楊同學回憶,考題材料大意是三輪車司機讓陌生老太太和她的小孫女搭順風車,半路遭遇車禍,老太太傷重不治,三輪車司機主動要賠償老太太家屬,對方卻表示諒解不要賠償,還說司機也是出于好心。其他材料還包括“最美麗媽媽”“食品安全”“市場失序”等等,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寫作。“挺應景的。”新聞系的楊同學覺得題目出得好,近年來好心幫人反遭索賠的案例讓熱心人心寒,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和反思。
報考佛山一單位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大作文要求考生根據哲學家塞內加的一句名言寫作——“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平靜,不過是歷次混亂之間的間歇。沒有什么是絕對可靠的,即使是我們雙腳依憑的大地。”考生普遍感覺容易下筆,不過寫好不易。
除此之外,申論的題目形式也有多樣,省級題目中一道題目要求根據最近涌現的先進人物事跡,撰寫一則“編者按”。
焦點問答
國考不存在就業歧視
據新華社電 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27日在全國舉行。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為何進一步減少?公務員考試是否存在就業歧視問題?27日,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司長聶生奎就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一些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公務員熱”進一步降溫
記者:從去年起,“公務員熱”出現了降溫的趨勢,今年參加國家公務員招錄公共科目筆試的人數從去年的103萬人降至約97萬人。如何看待考生數量的減少?
聶生奎:去年參加筆試的人數是103萬,錄取人數是1.6萬人,報考與錄取比是63.6:1.今年參加筆試的人數減少了6萬人,而錄取人數則增加到1.8萬余人,錄用比例將達到53:1.這說明,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持續高漲的勢頭進一步回落,“公務員熱”正進一步降溫。
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受考錄政策的影響。今年,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除特殊職位外,全部錄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實際上,今年報考省級以上機關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達到21萬人。同時,應屆高校畢業生紛紛選擇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的公務員崗位,地市以下崗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報考率達到了53.8%.
考試不解決就業問題
記者:近日,某研究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國家公務員考試存在就業歧視,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聶生奎:公務員考試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比如從2011年度中央機關新錄用公務員情況看,男女錄用比為6:4,基本與報名比例一致;少數民族比例達到7.4%,超過了報名比例。
公平公正還促進了基層人員的向上流動。2011年度中央機關新錄用公務員中,29.1%來自農民家庭,15.9%來自工人家庭,共有92%以上的人員來自基層普通家庭。
公務員是公職崗位,為了保證進入機關的公務員能夠履行職責,有必要在招考時設置一些條件。比如,我們對空中警察職位限定身高要在1.75米至1.85米之間,這是由機艙這一特定履行職責的空間所決定的,低于1.75米,檢查行李架上的危險物品存在不便,高于1.85米則難以適應機艙本身的高度。
在政治面貌要求方面,只有近兩成的職位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般是機關中從事黨務工作的職位。
說到底,公務員考試是根據公務員法建立的一項選拔考試,目的是為國家機關選拔治國理政的人才,它不是用來解決就業問題的,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就業歧視。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