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繩牽兒子掃大街 社會的傷痛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2-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張城市美容師帶著3周歲的兒子上路清掃的照片,近日在微博被數百人轉發,這位清潔工用一條小繩子一端扎在自己的手上,另一頭系在兒子的玩具車上,以防兒子走丟。這位清潔工名叫曾月英,現年42歲,來自湖北洪湖市萬全鎮,她與丈夫2006年來溫打工,三年前便一起在南門街道從事馬路清掃工作。據她稱因為沒錢上幼兒園,只好用繩子牽著兒子掃大街。
該給環衛工漲工資了
錢報網網友程紹德:最近幾年,包括環衛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似乎都沒有忘記表達對環衛工人的關愛之情,然而,這種關愛大都體現在口頭上,或節日期間的一次慰問,環衛工人們生活上的困難和疾苦并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善。很顯然,環衛工人們每月一千多元的微薄工資,在物價尤其是保育費猛漲的當前,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所以,關愛環衛工人,不能僅限于口頭上的關心,而必需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行。
錢報網網友安如泰山: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肯定是母親一生中最貴的寶貝,母親肯定想讓他擁有其他孩子所擁有的一切。但現實卻是殘酷的,經濟拮據的母親只能在幼兒園高大的門檻前望而卻步。我想,我們應該站起來幫助他們。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低收入者最需要愛啊!
學前教育必須大力扶持
錢報網網友潛海龍:放在老家心不甘,羈留身邊力不支,民工子女遭遇入園難——他們的孩子到哪里找童年呢?其實,“溫州清潔工繩牽兒子掃大街,無錢供其上幼兒園”絕不是個例。現在許多地方幼兒園入園貴、入園難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頭痛的問題。據報道,在一些城市,上幼兒園每月花費500元,多的甚至要1500元,一年下來大約要6000到18000元。幼兒教育的花費已成為既大學教育之后壓在老百姓身上的又一大負擔。不要說民工子女上不起幼兒園,就是城里的工薪階層也感到力不從心。于是,有識之士曾建議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這無疑是良策。
錢報網網友朱慧松:雖說學前教育并非義務教育,但政府部門對于辦好學前教育同樣是責無旁貸。對此,有關方面應多措并舉,兩手都要抓。對于公辦幼兒園,不僅要適當增加數量,還要做到分布更為合理,不能讓入讀公辦幼兒園成為極少數孩子的專利;而對于民辦幼兒園,除了在政策容許的范圍內給予扶持外,還應加大監管力度,促使其做到收費更合理,管理更規范。
錢報網網友王軍榮:對于幼兒教育,最好的管理辦法就是將其納入到義務教育范疇,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免費教育。對此,不是做不到,只是沒有決心。這里有一個現成的例子。陜西貧困縣寧陜推行15年免費教育,即今年秋季開學起,所有學齡前兒童將可以免費上幼兒園。寧陜為推行免費教育將投入財政收入的近四成,遠高于12.5%的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縣寧陜能做到,各地為何就不能做到?
管理者應該多下去看看民生
錢報網網友無風日子:外來工不是城市的負擔,而是最底層的建設者。他們在付出勞動的同時,理應得到該有的生活,孩子也該得到應有的教育。很多時候,這樣的發現常常都被老百姓碰到,我們的管理者卻往往不能目睹“第一現場”,所以他們真應該多多地下去“走基層”,讓腳下多沾上些泥巴,在心里多積累些尋常巷陌的牽掛。孩子跟媽掃街不是一道風景,而是一道傷痕,聚集著我們這座城市最深的痛。如何讓這道流動的“傷痕”盡早的愈合,既要靠社會的力量,更要靠市長的決心。
錢報網網友晴川:都說清潔工是城市美容師,但往往還只停留在口頭上,因為收入少,社會地位低,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該入學而不入學,這的確令人心酸。我相信,善良的溫州人一定會對他們施以援手,但我更希望,當地政府能夠正視現實,從制度層面上對類似人員進行救助,讓他們的內心有太陽,照見孩子未來,看到生存希望。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