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公務員行測模擬試題解析(38)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2-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說“春秋”是由魯國國史《春秋》而得名。徐文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春秋”作為時代稱謂,是由戰國時人命名的,確立于西漢。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來命名時代的,戰國人繼續使用前人關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稱,但其歷史年代學的觀點略有變化,在命名新的歷史時代時有了自己的特點。一方面,自周王室東遷后,諸侯國林立,大國爭霸的戰爭不休,周王室已無力控制諸侯,相反還常有求于大國。顯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學命名已失去意義。另一方面,戰國是個思想活躍、百家爭鳴的時代,戰國人發展了春秋時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觀點,命名當世為“戰國”;又根據西周以后諸侯國林立,各國國史均名曰《春秋》,稱這段歷史時期為“春秋”。西漢時,人們繼承了戰國時人對春秋時代的稱謂。
至于說“春秋時代是由魯國國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說:魯史《春秋》被拔高到經典的地位,是漢以后儒學作為官學后的事,戰國時人未必肯把它奉為經典;魯國當時并非大國,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書以前,眾多的《春秋》還會大量保存的,否則墨子何以會說“吾見百國《春秋》”? 可見,戰國人是不會以魯《春秋》來命名這一時代的。
9. 徐文認為“春秋”不是由魯國國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為這一觀點的依據的一項是( )。
A.魯史《春秋》當時并未被奉為經典
B.當時大國爭霸,周王室無力控制諸侯
C.當時各國國史均以“春秋”為名,并非魯國一國
D.魯國當時并不是大國,而且地位衰微
10. 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夏、商、周三代的名稱,是由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這一時代稱謂始于戰國,兩漢時人們繼承了這一稱謂
C.“春秋”作為時代稱謂是以思想活躍、百家爭鳴作為歷史背景的
D.產生于戰國的“天命靡常”的觀點,是“戰國”時代得名的依據
11. 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千項是( )。
A.周王室東遷后已無力控制諸侯,相反卻常有求于大國,因此,只好聽任魯國的統治者以“春秋”作為時代的稱謂
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與史書有關,也不能認定是以魯國的國史命名,因為各國國史均名為“春秋”
C.春秋時,周王室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壞,以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學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礎
D.西周以后諸侯國林立,大國爭霸的戰爭不休,權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傳統的歷史年代學觀點產生了一些變化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