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幸福指數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1-02 18:24:5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名師點撥】把群眾的“幸福指數”列入干部考核,不僅僅是一個考核形式的創新,而是體現了干部作風的轉變和民本意識的增強,反映了黨的根本宗旨和改革發展成果惠民這一終極目標的具體落實。此舉對于改進干部作風,凝聚民心民力,促進社會和諧,意義非同凡響。
在當下物價高燒不退、通脹預期步步緊逼的嚴峻形勢下,要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一方面,各級干部要切實改進作風,堅持以人為本,多做牽掛百姓、 惠澤民生的工作,一方面,應借鑒平頂山等地方的做法,把群眾的“幸福指數”列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促使各級干部更加重視民生,不斷增加對就業、醫療、教育、住房、 社保等問題的投入,以不斷滿足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
六、幸福感普遍缺失是現代人的通病
【名師點撥】面對經濟發展大潮,物質的貧乏已漸行漸遠,而心靈的貧乏接踵而至,物質豐富金錢增長沒有給人們帶來幸福,相反疏離、焦慮、空虛、孤獨、浮躁、無聊,乃至驕奢淫逸、荒誕墮落、暴力色情等將日益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嚴重問題。因此,關注心靈建設已刻不容緩。但愿由此入手,使人們升華心靈境界,增進道德修養,提高生活品質,建設和諧的社會,使人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七、考量幸福感 更應多傾聽民意
【名師點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幸福感是一個系統,對這個系統來說,必須建立一個配套的評價體系,多維度、多層次地對大眾的幸福進行考察。
事實上,對幸福度的評價,既要有理論上的演繹,更要有現實中的實證:既要有真實數據的概括,更要有雞毛蒜皮的點綴;既要有過去現在的縱向比較,也要有貧富比較的橫向考量……之所以如此,正因為幸福感的最終評價在于百姓的民意取向,在于民間的輿情社意。
這些都告誡我們要在評價幸福感的同時保持一份應有的清醒與理性,“幸福感、滿意度”不是一個大雜燴式的籮筐——所有冷冰冰的數字不能完全涵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任何人為的任意拔高與美化都無法遮蔽“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住房難、住房貴”等重大民生問題。
八、謹防幸福指數淪為“形象工程”
【名師點撥】客觀地說,在告別GDP崇拜的背景下,幸福指數成為一項考量地方民生、人文的軟指標,這是執政理念的進步。道理很簡單,相較于單調的GDP數字,關注人的心理體驗與情感訴求的幸福指數,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更有利于創造健康的精神生活。重視考核幸福指數,說明發展理論與發展實踐上升了一個層次,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
用幸福指數考核干部,并不意味著取代或忽視GDP指標,也不應該在GDP與幸福指數之間做非此即彼的選擇。我們應當正確處理幸福指數與GDP指標之間的關系,公眾的幸福要以物質為基礎,這就離不開GDP的增長。因此,應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將幸福指數作為GDP指標的必要補充,使之成為考察社會和諧發展程度的重要依據。
我們應理性對待幸福指數。既要拋棄傳統的唯GDP論,又要研究建立科學的幸福指數考核及實施體系。不能只是嘴上喊幸福、“數字出幸福”,不能讓幸福指數考核飄在空中,而是要將它作為真正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有力工具。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