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別讓機關幼兒園補貼也拼爹
來源:重慶時報發布時間:2012-01-1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根據廣州市2012年部門預算(草案)顯示,廣州8所機關幼兒園獲得補貼金額高達7524.21萬元。這8所機關幼兒園此前獲得的補貼數額分別是:2009年4802.02萬元,2010年5115.97萬元,2011年5754.44萬元。據悉,廣州曾在2009年表態要逐步取消對機關幼兒園的補貼。(1月9日《京華時報》)
年年質疑天價機關幼兒園補貼,年年天價幼兒園補貼照常獲批。所有有關行政倫理與教育公平的論爭,幾年下來,也許只剩游蕩于舌尖的徒勞無益,似乎再追問下去,除了發酵成無可奈何的憤懣,對有關教育公平的吁請卻依然于事無補。
對于機關幼兒園天價補貼,公眾的訴求其實很簡單。為什么要用納稅人的錢大量補貼公務員子女的幼兒園,而普通納稅人子女想進入這樣的幼兒園,卻“難于上青天”?為什么本應該用于改善民生、改變教育不公現狀的財政補貼,不僅不能善用于更需要資金的教育領域,卻反而做了拉大教育不公現狀的推手?
這種事關公平的疑問,想必相關人員已經不屑于回答。因為經歷經年的解釋,答案已經很簡單:機關幼兒園補貼既是“歷史原因,暫時只能保留”,也是在“等待事業單位改革”,所以財政補貼只能繼續。如此回答興許能在理論上成立,可但凡有一點改善教育不公的誠意,就應該讓人知道,對機關幼兒園的財政補貼,應該順應公眾吁求與行政倫理,逐年減少,而不是像如今這般,越改越多。否則,就讓人懷疑,這樣的天價補貼沒有任何難以更改的體制原因,只是權力的習慣性自肥。
一切依然按照體系的慣性進行著,任人大代表千般質疑、公眾萬般無奈,卻依然我自巋然不動,甚至變本加厲,這才是幼兒園天價補貼最讓人深感不堪與無力之處。“民以吏為師”的古語無需多言,當不少領域讓公眾慨嘆,玩的是權力與資本的拼爹游戲時,這樣一所小小的機關幼兒園其實正深藏著如此的現實密碼:手握話語權的權柄者知道,怎樣通過一種特殊的福利輸送渠道,讓自我與子女享受更優越的利益待遇;也知道通過怎樣的話語、權力掌握,扭轉不利的輿論態勢,讓利益繼續向自我傾斜。當難以受到監督的權力者,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中堅;當公眾認為的特權與不公問題,在他們看來毫無問題,難以突破與改變便幾乎成為現實格局。
明白了這個,你就明白為什么人大代表再怎么質疑,也難免陷于單兵作戰的尷尬中;也明白那么多領域為何能夠以此為鑒,熱衷于權力與金錢的拼爹;更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志存高遠的大學生毅然走向了公務員。機關幼兒園天價補貼難改固然是特權現象的一種,它卻幾乎成為現實社會的寓言。當公平的訴求在這個涉關權力的細節上被打敗,所有的不公便有了發源的肇始,這也許才是機關幼兒園天價補貼之外,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某種程度來說,機關幼兒園天價補貼固然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體現,但不能解決這種權力者自身利益牽涉其中的教育不公,一切有關教育平權的探討也許只能陷于凌空虛蹈。而在教育領域之外,仍有無數這樣積習難改的范本。要改變,只有先從手握權柄與話語者做起,否則一切只能空談。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