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為人師表與彰顯個性距離很遠嗎
來源:重慶時報發(fā)布時間:2012-01-1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日,四川音樂學院講師陶轔竹的一組照片在網(wǎng)上流傳,照片大尺度的風格及裝扮招來網(wǎng)友質(zhì)疑,網(wǎng)友稱侮辱教師職業(yè),學生私下卻稱其為“女神”。對此,陶轔竹稱是為打破人們對老師的傳統(tǒng)印象。(1月9日《鄭州晚報》)
教師職業(yè)以及教師形象,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也正是這種約定俗成的觀念,束縛了教師的外在印象,并且這種烙印越烙越深,漸成一張無法更改的標簽。
當然,筆者并不否認教師為人師表的示范意義,但是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在課堂上固然要著裝得體,舉止端莊。但回到私人生活空間之后,我們則不應再拿“為人師表”的標簽,捆綁教師的生活自由。
教師能否為人師表,拷量的標準應該是其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實在不應該強行苛責課堂以外的愛好和習慣。就拿民國時期在西南聯(lián)大從教的那些大師來說,生活的困頓和環(huán)境的惡劣,導致一些師者不僅衣衫破舊,甚至還有不良習慣,但是并沒有影響到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學術的研究。再者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就算女教師陶轔竹大尺度的拍照有不妥之處,但只要不突破道德的底線,只要不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并且能夠得到學生們的認可,認為老師“漂亮健康”,就已經(jīng)足夠了。
畢竟,教師形象和教學模式不應該亙古不變,而我們的思維方式更不應該僵化。如果我們只能接受學生的個性成長,而不愿看到教師形象個性的跟進和改變,那么這種選擇性的挑剔,帶來的也許只能是對教育行業(yè)個性的壓制和影響。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