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快遞春節歇業不妨交給市場解決
來源:重慶時報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春節將至,市民忙著置辦年貨,網商忙著優惠促銷,在二者的合力下,快遞業迎來了高峰期。盡管國家郵政局曾多次要求快遞春節不得擅自停業,甚至規定“快遞行業在經營許可期內停止經營的,應當交回快遞業經營許可證”,但多家快遞公司還是紛紛“歇業”,或只走流程接單,等到春節過后再配送,或干脆一律不再收件。(1月17日《新京報》)
對此,有人建議,國家郵政局還應出臺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從法律層面看,以行政手段粗暴干涉快遞歇業,侵害了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必須看到,快遞行業春節不得歇業的政策前提,是把快遞公司看作公共性服務機構,認為其擅自停業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造成影響。事實上,與享受政府補貼、具有公共屬性的國有郵政單位不同,快遞公司屬于民營企業,完全實行市場競爭,以營利為目的。政府沒有資格要求快遞公司不享受任何政策待遇,卻要履行公共產品提供的義務。
快遞春節違規歇業,并不在于有關部門的禁令威懾力不夠。如果行政管理者一味篤信行政干預,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對于快遞等商業領域,一切行為都要尊重市場,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政府部門所要做的就是維護市場秩序,建立行業規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空間,而不是越俎代庖,用行政干預經濟。
因此,快遞行業春節歇業不妨交給市場解決,有需求就有商機,一些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快遞公司,可以通過“歇人不歇業”等管理手段,確保派送工作的正常運轉,樹立自己的口碑形象。與此同時,許多消費者也會充分考慮春節的特殊情況從而理性購物,選擇有獨立配送物流的網商和正常營業的快遞公司,或是在節后再購買非急需的物品。在企業和消費者的自行調節下,快遞供需關系會逐漸趨于平衡,使個別快遞歇業的影響得到彌補。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