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試熱點:“不能等換醫院”折射醫療困局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6-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2公務員面試熱點:“不能等換醫院”折射醫療困局
【背景鏈接】
2012年5月21日,深圳市兒童醫院在掛號處張貼一張手寫告示,“不管你是發燒、拉肚子、咳嗽或者手足口病,都要等6—8小時,如果你能等待就掛號,不能等待請去其他醫院!” 此事引起熱議,該院的服務態度被質疑。該院負責人澄清,告示是工作人員擅自手寫,已對其通報批評。
【標準表述】
[深度分析]
作為一家公立醫院,理應更多地貼心為民服務,張貼“不能等換醫院”的告示,顯然有違公立醫院的精神,遭遇公眾的質疑與指責也在情理之中。某種意義上說,醫院是人道機構,不管面對什么情況,醫院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拒絕收治病人。如此冷漠的話語,冰冷的態度,如何懷疑某些醫衛工作者是不是具有起碼的人性關懷。在此之前,一些“不付款不救治”行為已經多少削弱了醫院道德力,而無論這張告示是不是可只算個人行為,醫院公信的再度受損亦已無疑。
不過,公眾的憤怒情緒可以理解,但告示也稱得上是一句大實話,至少透露出醫院資源嚴重不足、人滿為患看病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不能等換醫院”的現實就不可避免存在。
之所以出現公立醫院患者扎堆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均衡中 公版權,先進設備、優秀醫生等相對聚集在公立醫院,再加上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去公立醫院可以報銷費用,大部分私立醫院則很難享有醫保,多種因素之下,使得公立醫院人滿為患。
[困難]
據業內人士介紹,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源自兒醫“高成本、低收益”的特殊性。
一方面,從醫學角度看,囿于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相比其他面對成人的醫療,被稱之為“啞醫”的兒醫,往往需要更為高超精湛的醫術,也常常伴隨更大的醫療風險。
另一方面,從經濟角度看,由于“兒科患兒用藥量小”,“兒童患病來得快去得也快”,兒醫的經濟效益往往很差,“不像老年慢性病那么‘賺錢’”。
[對策措施]
要破解看病難的困局,必須徹底改革醫療制度。
首先,需要打破公立醫院的相對壟斷地位,讓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享有同等的醫療資源,醫療資源分配均衡化,才能讓患者就醫時不過分依賴公立醫院,作出理性的就醫選擇。
其次,需要改善診療流程,加大人手配備,使更多患者能及時就醫,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此外,建立科學的病人分流制度,既引導病人朝本醫院不同科室分流,必要將病人分流到其他醫院,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就醫權利。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