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教程(5)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資料分析教程:統計表(例題講解)
2002年A類二(P148)
習題123:本題“從上面的數據表可以得出”,要求考生嚴格從統計表回答問題,不可自作主張。答案為D。
選項A:衰退的定義是什么,美國經濟沒有負增長;
選項B:同樣不明確衰退的定義,數據只有3年的,更無法判斷今后的趨勢;
選項C,從常識來說是正確的,但這里并沒有給出相應的經濟規模數據,因此不能判斷。
2002年A類二(P148)
習題124:本題涉及到簡單的計算。可以通過排錯法得到,中國三年的經濟增長為8,7.5和7.1。明顯A(8.1比三者都大)、D(6.2比三者都小),而C也差別較大,因此選B。
注:標準的計算方法,中國三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
(1+8%)(1+7.5%)(1+7.1)=(1+x)3
解得x=7.5%
習題125:全球經濟增長率,兩頭高(4.7, 3.5),中間低(2.6)。因此選A。
2002年B類一(P150)
本題也較簡單。但要注意題目說明中的限定性詞匯:“以下是某市通過1038份網上問卷對……”
習題129 :答案D 是明顯不妥的,“ 該調查結果反映了全市 的購物傾向” 與題意的“ 網上” 屬于不同的限定范圍。需要特別注意。
2003年A類一(P152)
本題需要特別注意單位的換算。在題目中,給的是“萬人”。表格中,給的是人群的具體數量。
習題111:選項中的單位是“人/萬人”,即每一萬人勞動力中,有多少人的學歷是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這是一個比例關系。
正確解法:該地區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為15+15=30萬人,總人數為750人。因此,答案為30萬人/750萬人*1萬人=0.04萬人=400人,選B。
2005年一類三(P169)
本題的關鍵點在于對概念的不同定義。本題中,“ 指數” 的計算方法與常識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解題時,必須根據題目所給的方法完成。
習題126 :根據本題中“ 指數” 的定義,立刻可以得到200111.7=223.4 億元。因此答案選D 。
一個錯誤 的答案:根據常識的“ 指數” 定義,答案應該為200111.7107.6=207.6 億元。
2005年一類一(P167)
本題是到現在為止統計表類型題中所出過最難的一道。它充分利用的統計表數據量大的特點。需要考生對數據進行整體的計算和比較,并結合大量的概念知識,對考生予以考察。需要考生擁有正確理解概念并同時進行快速計算的能力。
習題116:本題較簡單。直接讀表可知,2002年工學在校生數量為3085.0千人,總在校生為9033.5千人。因此比例為3085.09033.5100%=34%,選C
注記:本題具有快速計算的技巧。直接計算3085.09033.5計算量較大,可以考慮經過舍尾后的計算3090,立刻得到所需答案。
2005年一類一(P167)
習題117:這道題首先要分別計算畢業生增長率,標準方法為:
教育學(79.8-52.6)52.6100%=52%,
經濟學(65.6-57.3)57.3100%=14%,
管理學(193.2-139.9)139.9100%=38%,
醫學(79.5-62.6)62.6100%=27%。
由上可知,畢業生增長率最大的為教育學為52%,選A。
注記:本題無需作大量計算。事實上,直接觀察四組數據,我們做完括號內的減法得到:教育學27.2/52.6,經濟學8.3/57.3,管理學53.3/139.9,醫學16.9/62.6。觀察上面幾組數據,只有教育學超過了一半,因此選A。
2005年一類一(P167)
習題118:本題如果按照直接法計算,需要先分別計算每個學科的在校生增長率,然后分別比較,超過20%的計數,最后得到答案為B。
注記:上面計算方法非常費事,沒有意義。這里結合口訣“多乘少除”以及利用排除法可以較快得到答案。所謂“多乘少除”在這里的運用:我們可以利用2001年的在校生人數乘以(1+20%)得到x,把他和2002年在校生人數y相比。若x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