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做好水利工程監理的三控制(三)
來源:發布時間:2008-12-08
2.3.2.2.施工過程階段的質量控制
在施工階段推行以動態控制為主, 事前預防為輔的管理辦法, 主要抓住事先指導, 事中檢查、事后驗收三個環節。一切以數據說話, 一切以書面為根據, 做好提前預控, 從預控角度主動發現問題,對重點部位、關鍵工序進行動態控制。
在施工管理過程中, 抓“重點部位”的質量控制, 對工程施工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監控,從而有效的實現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面質量控制。項目監理機構應定期檢查承包單位的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計量設備的技術情況; 對重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配件, 按規定組織檢驗試驗; 對重要的分項、分部工程和各項隱蔽工程, 組織旁站監理和檢查驗收; 審核材料的現場實驗和復驗報告, 審核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現場試驗(評定) 報告, 經審查確認并簽認后方可用于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 當承包單位對已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調整、補充或變動時, 應經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 并由項目監理機構簽認。項目監理機構處理工程變更, 如果是設計單位對原設計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變更, 應編制設計變更文件。建設單位或承包單位提出的工程變更,應提交項目監理機構, 由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審查同意后, 應由建設單位轉交原設計單位編制設計文件。
當工程變更涉及安全、環保等內容時, 應按規定經有關部門審定。項目監理機構應定期主持召開工地例會, 檢查分析工程項目質量狀況, 針對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并負責起草會議記要,并與會各方代表會簽。
2.3.2.3.竣工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
項目監理機構按(現行) 國家標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 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 單位工程進行檢查驗收; 專業監理工程師應對承包單位報送的分項(檢驗批) 工程質量驗評資料進行審核及現場檢查, 合格后予以簽認; 對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項(電器、設備調試等項) , 必須在檢測、試驗或運轉后再進行檢查評定(驗收) 。
項目監理機構應組織監理人員對承包單位報送的分項(檢驗批) 工程和單位(子單位) 工程質量驗評資料進行審核和現場檢查, 符合要求后予以簽認, 同時應督促承包單位做好竣工資料的整編工作, 審查承包單位提交的竣工資料及工程質量報告。針對工程質量和內業資料存在的問題, 提出整改及時間要求, 整改完畢簽署工程竣工報驗, 在此基礎上提出工程質量評估報告并報監理公司審核簽認。
2.3.3.質量監理的工作程序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 是工程實體形成的過程,也是工程質量目標具體實現的過程。工程建設監理應對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控, 對每道工序、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進行監督、檢查和驗收,使工程質量的形成處于受控狀態。施工階段的監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礎上形成的, 嚴格執行監理程序就能使施工過程中各主要環節、主要工序處于受控狀態, 只有在受控狀態下才能把握住施工過程中活動脈搏, 適時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問題。在施工階段全過程中, 監理工程師要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檢查與控制, 不僅涉及最終產品的檢查、驗收, 而且涉及施工過程的各環節中間產品的監督、檢查與驗收。
監理程序可歸納為三大類。
其一, 為運行管理程序, 主要為業主、監理、承包商三者之間聯系及管理流程, 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反饋。
其二, 為監理內部質量體系運行程序,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傳遞途徑; 會議協調; 各種監理業務處理程序; 資料的分類、整編、歸檔, 各層次人員崗位職責; 建設各方的關系及其處理。這些程序運轉直接影響監理工作質量, 它是做好監理控制工作的內在因素, 內在的根本保證。凡是成功的項目管理必須有一個高效率的質量組織體系, 質量體系的優劣除反映在人員素質、專業配套、組織結構運轉、效果可衡量性外, 重要一條就是組織可控性, 可控性依賴信息傳遞暢通, 信息傳遞、反饋的途徑就是程序。內部可控程序無疑來自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 縱向體現命令源, 責任與權限控制; 橫向保證職能部門配合協調和信息流程。
其三, 就是圍繞監理任務落實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 包括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程序、施工進度控制程序、支付結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質量事故處理程序、索賠、工程變更、施工分包隊伍審批、竣工驗收等程序。這些程序是監理控制程序的核心與關鍵, 它在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保證先后開展順序和銜接, 保證監理監控不漏監, 同時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應的系統中制約了系統的行動, 保證各個系統在受控狀態。監理工程師只有嚴格執行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