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師資格考試案例分析題六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5-22 11:15:48
以下是一位教師在教學《保持水土》時的課堂教學結構:
(1)學生通過觀看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流水的錄像提出問題;
(2)為學生提供黃河上流的資料(文字、錄像、圖片等),讓學生嘗試推想:“黃河水為什么會含有大量泥沙?”
(3)為學生提供模擬實驗的材料,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驗證,自己實驗驗證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
(5)通過閱讀材料,結合前面研究,討論怎樣保持水土問題。
問:1、該教師采用的是何種教學方式,該方式主要包含哪幾個階段?
2、該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有何積極意義?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課程中的改變學習方式的有關知識:(新的教學方式強調:)
(1)探究性學習概念:在學科領域或現實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能力和學習方式的過程;
(2)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①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使教學策略發生轉變。使得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雙向協調發展的“探究式”教學方法。
②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成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目前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仍舊是班級授課制,但是由于信息媒體的介入,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賦有了新的時代內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成了教學內容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④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成了師生角色地位的轉變。教師由原來的知識提供者、灌輸者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由被動學習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對象,轉變為課堂學習的認知主體。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該教師采用的是何種教學方式,該方式主要包含哪幾個階段?”“該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有何積極意義?”
(1)符合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得出結論,討論。
(3) 從意義的四個方面去答。
(1)學生通過觀看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流水的錄像提出問題;
(2)為學生提供黃河上流的資料(文字、錄像、圖片等),讓學生嘗試推想:“黃河水為什么會含有大量泥沙?”
(3)為學生提供模擬實驗的材料,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驗證,自己實驗驗證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
(5)通過閱讀材料,結合前面研究,討論怎樣保持水土問題。
問:1、該教師采用的是何種教學方式,該方式主要包含哪幾個階段?
2、該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有何積極意義?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課程中的改變學習方式的有關知識:(新的教學方式強調:)
(1)探究性學習概念:在學科領域或現實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能力和學習方式的過程;
(2)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①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使教學策略發生轉變。使得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雙向協調發展的“探究式”教學方法。
②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成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目前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仍舊是班級授課制,但是由于信息媒體的介入,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賦有了新的時代內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成了教學內容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④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促成了師生角色地位的轉變。教師由原來的知識提供者、灌輸者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由被動學習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對象,轉變為課堂學習的認知主體。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該教師采用的是何種教學方式,該方式主要包含哪幾個階段?”“該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有何積極意義?”
(1)符合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得出結論,討論。
(3) 從意義的四個方面去答。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