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公務員招警考試經濟管理類考試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3-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辨析題(辨析其正確性,并闡明理由。每題2.5分,共20分)。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不一定必須包括國家行政機關。
2.行政主體就是指行政機關
3.國家機構就是政府機構。
4.公務員的調任就是轉任
5.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常常交織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6.行政訴訟判決是指上級部門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行政爭議中的權利和義務作出具有權威性的實體判定。
7.國家稅務總局是國務院組成機構。
8.公務員錄用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德才兼備的標準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開考試,嚴格考核的辦法,從社會上選擇人員,進入公務員隊伍。
二、簡述題(每題 6分, 30分)。
1、簡述城市規劃的原則。
2.簡述現階段我國土地使用的主要方式。
3.簡述城市環境管理的方針。
4.簡述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的統一。
5.簡述我國舊城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實例分析題(報考城市規劃管理局職位和報考土地局職位的答1、3 題;報考環保局職位的答2、3題。每題25分,共50分。)
案例1:樓群中間的空地應該如何利用
團結湖小區是最早建設開發的居民住宅小區。8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早期小規模、小區域的供暖系統向大規模、大區域集中,原來承擔供暖任務的小區域供暖中心便閑置起來,如何開發利用這些場地,便成為一個現實問題。
某供暖公司決定利用T中心場地做房地產開發,插建14層高樓。T場地四周東、南、西三面為6層樓房,北面為16層樓房。在中間插建14層高樓,與四個方面已有的樓房之間距離狹窄,而西面原有樓房又是南北走向,靠東面采光,新建14層高樓將直接遮擋該樓光線,使一部分居民將永久住于樓房的陰影之中,因此,建樓計劃遭到四面樓居民、特別是西側樓房居民的強烈反對。供暖公司解釋說,公司為了改善小區的供暖條件,負責運營,進行技術改造,插建樓房做房地產開發,是為了籌集資金,以便公司積累力量,從長遠利益考慮,更好為小區居民服務。并且工程已得到立項批準,是合法工程,于是正式開工,但此舉與周圍居民引起巨大沖突。
分析問題:樓群中間的空地應該如何利用?
案例2: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的關系
E市位于黑龍江東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系,是國家重點林區之一,素有祖國林都之稱。
改革開放前,在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E市形成“三單一大”的經濟格局,即單一林業經濟,單一木材生產,單一全民經濟。職工吃企業大鍋飯,企業吃國家大鍋飯,從70年代末期開始I市出現林木可開采資源危機。由于長期過量采伐,超負荷承擔國家木材生產任務,使E市國有林區森林資源銳減。為了保護和恢復森林資源,調減了木材產量,經林業部批準,將木材產量由1989年的471萬立方米調減到現在的年產量240萬立方米。每年調減231萬立方米。按1992年價格計算,每年減少銷售收入6.7億元,減少銷售利潤1.6億元。截至到1996年,累計虧損掛帳3億元。福利費超資掛帳4億元。僅此兩項掛帳達7億元。同時還引發了拖欠職工工資等問題。
既要保護資源,又要發展經濟,你認為E市政府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案例3:一個案件改判的思考
C縣縣長劉某,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結識了來該縣投資辦企業的港商王某。此后,劉某對王某在該縣的商務行為給予了大力幫助。1996年J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劉某收受王某人民幣2萬元,以受賄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5年,該縣人大常委會據此罷免了劉某縣長職務。劉某不服,以2萬元是因為生活困難,向王某借的為由,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上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該案定性不準,依法撤消了原審人民法院判決。有關部門隨后恢復了劉某縣長職務。
對此案的判決與改判始終存在著爭論。一種意見認為,劉某結識王某是在執行公務過程中,且給予了王某的商務活動以大力幫助。因此,劉某收受王某錢款就應當定為受賄,所以,原審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另一種意見認為,劉某是因為生活困難,向王某借的錢,有借有還,是正常的人際交往。而我們國家無論是法律還是黨紀、政紀都沒有禁止黨政機關干部向私人借款的規定,故改判是正確的。
分析:這一案件的改判給我們留下什么啟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