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考常識判斷熱點之經濟篇練習題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9-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2009年我國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將貧困線標準從年人均收入786元提高至1196元,這次調整的標準是( )。
A.2008年度物價指數 B.2008年度恩格爾系數
C.2008年度生產者價格指數 D.2008年度基尼系數
2、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當通貨膨脹率上升時,一般會導致( )。
A。失業率上升 B。失業率保持穩定不變
C。失業率下降 D。失業率波動不定
3、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增長”,而“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是擴大內需。以下不屬于政府可以采取的擴大內需的措施是( )。
A。提高存貸款利率 B。增加國債發行規模
C。降低稅率增加公共開支 D。增加財政補貼規模
4、作為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經濟杠桿,提高稅率通常將( )。
A。提高政府的財政收入 B。抑制投資,有利于防止經濟過熱
C。刺激消費 D。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
5、( )主要用于穩定和發展經濟,調節收入分配等目標。
A。預算政策 B。支出政策 C。稅收政策 D。公債政策
6、國家調控宏觀經濟時所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包括( )。
A。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B。調整再貸款利率
C。公開國債的買賣 D。擴大基本建設投資規模
7、利率是一國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變動利率對經濟影響的一般規律是( )。
A。提高利率,儲蓄減少
B。降低利率,投資會減少
C。提高利率,會抑制通貨膨脹
D。降低利率,消費會減少
8、當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時,一般不宜采取( )。
A。均衡的貨幣政策 B。緊縮的貨幣政策 C。擴張的貨幣政策 D。松散的貨幣政策
9、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較少、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的分配結構。我國正在采取措施,實施“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的方針,使收入分配朝著“橄欖型”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為了促進( )。
A。生產的發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會的公平 D。內需的擴大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2009年我國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將貧困線標準提高到年人均1196元。這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標準的基礎上,根據2008年度物價指數作出的最新調整,并取消了將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區別對待的政策。按照新標準,我國扶貧面將覆蓋4007萬人。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實質是對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關系的理解。通貨膨脹的基本表現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經濟呈過熱的態勢,表面上看經濟一片繁榮,工作好找,失業率低。通貨緊縮時則相反。但這只是一般情況下的關系,當出現滯漲時反而會出現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也高的現象。題干問的也是“一般會導致”,故本題選擇C。
3、【答案】A。解析:提高存款利率,會吸引居民增加儲蓄,減少消費;提高貸款利率,會增加生產者的融資成本,抑制投資。因此,提高存貸款利率是收縮需求的措施,不僅不能擴大內需,反而會抑制需求。
4、【答案】B。
5、【答案】C。解析:作為財政政策的一個有力工具,稅收政策主要用于穩定和發展經濟、調節收入分配關系等目標。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等性質保證了稅收作為財政政策工具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6、【答案】D。解析: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買賣公開國債是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種。
7、【答案】C。解析:提高利率,儲蓄會增加,而降低利率,儲蓄則會減少,投資和消費會增加,所以本題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很快就可以排除A、B、D三個不正確的選項。
8、【答案】B。解析:緊縮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采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在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的情況下,如果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會進一步降低社會總需求水平,加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狀況,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應采取擴張的貨幣政策。
9、【答案】C。解析:“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這是緩解收入差距擴大;“擴中”,就是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安排收入分配格局;“調高”,就是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打非”,就是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以上方法都是為了縮小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