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專)試題課程代碼:00010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 《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一文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A. 比較法 B. 演繹法 C. 部分歸納法 D. 完全歸納法2. 下列文章中,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的是( )。 A.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B. 《論"費厄潑賴"應該實行》C.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D. 《科學的春天》3.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一文的文體是( )。 A. 雜文 B. 文藝評論 C. 演講稿 D. 文藝專論4.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 )。 A. 朱光潛 B. 茅盾 C. 周培源 D. 秦牧5. "有朋自遠方來"后一句是( )。 A. 不亦樂乎? B. 不亦說乎? C. 不亦君子乎? D. 何有于我哉? 6. 在《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一文中,作者斥責了陳相兄弟背叛師道之不義,同時還舉出了孔子弟子嚴守師道的例子作為對比,所舉之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 A. 子游 B. 子張 C. 曾子 D. 子夏7. 下列作家屬于橋梁專家的是( )。 A. 竺可楨 B. 賈祖璋 C. 茅以升 D. 楊憲益8. 下列文章中,按時間順序展開說明的一篇是( )。 A.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B. 《橋的運動》C. 《菊花》 D.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9. 《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一文的整體結構方式是( )。 A. 總——分 B. 總——分——總C. 分——總 D. 分——總——分10. 《蘇州園林》一文說:"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這段文字采用的說明方法是( )。 A. 比較 B. 比擬 C. 比喻 D. 舉例11. 下列作家中,曾倡導"五四"文學革命的是( )。 A. 胡適 B. 茅盾 C. 老舍 D. 巴金12. 沈從文的文學作品所描繪了下列各地哪一處的風土人情?( ) A. 巴蜀之地的 B. 吳越之地的 C. 湘西之地的 D. 嶺南之地的13. 下列作品中,屬于宗璞的散文集的是( )。 A. 《丁香結》 B. 《旅途隨筆》 C. 《自言自語》 D. 《文化苦旅》14. 下列《揀麥穗》一文中出現的糖果中,具有象征意蘊的是( )。 A. 灶糖 B. 甜瓜 C. 紅棗 D. 柿子15. 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是( )。 A. 春秋 B. 戰國 C. 西漢 D. 東漢16. 下列作家中,好于其山水景物的描寫中寄托故國之思的是( )。 A. 柳宗元 B. 蘇軾 C. 張岱 D. 方苞17. 下列詩篇屬于樂府詩的是( )。 A. 《迢迢牽牛星》 B. 《蜀相》C. 《游子吟》 D. 《賦得古原草送別》18. 下列唐代詩人中,好于其詩歌傾訴其窮愁憂戚的是( )。 A. 李白 B. 王維 C. 劉禹錫 D. 孟郊19. "朱雀橋邊野草花"后一句是( )。 A. 西出陽關無故人 B. 烏衣巷口夕陽斜C. 隔葉黃鸝空好音 D. 晉代衣冠成古丘20.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出自( )。 A. 李煜《虞美人》 B. 蘇軾《水調歌頭》C. 李清照《武陵春》 D. 辛棄疾《水龍呤》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1. "推敲"這一典故和下列詩人中的哪兩位有關?( ) A. 張繼 B. 韓愈 C. 孟郊D. 賈島 E. 劉禹錫22. 下列說明文中主要采用"引用"說明方法的有( )。 A. 《菊花》 B.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C. 《白絲翎羽丹砂頂》D. 《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 E. 《統籌方法平話引子》23. 下面人物屬于虛擬的有( )。 A. 藺相如 B. 永之氓 C. 李冰D. 毛穎傳 E. 柳敬亭24. 關于柳永的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多為樂工歌女而填寫B. 題材廣泛,如反映都市生活,描寫羈旅行役、離情別緒,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等等C. 多為適合歌唱的小令D. 善用鋪敘手法E. 在詞史上發展史上起了積極作用25. 下列作品中涉及南京的有( )。 A. 《登金陵鳳凰臺》 B. 《楓橋夜泊》 C. 《烏衣巷》D. 《賦得古原草送別》 E.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三、詞語解釋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何有于我哉:27.或相倍蓗,或相什百或相倍蓗,或相什百:28.日思高其位,大其祿高其位:29.斷鴻聲里斷鴻:30.滿園中播放著熨貼而微苦的味道熨貼:四、簡析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風在震搖窗戶,雨在狂流,屋子里燈光黯淡。可是從先生坐的地方發出眩目的光。我不轉眼地朝那里看。透過黑色長袍我看見一顆燃燒得通紅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燒,成了一個鮮紅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東西。我望著這顆心,我渾身的血都燒起來,我覺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熱發散出去,我感到一種獻身的欲望。這不是第一回了。過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閱先生著作的時候,我接觸到這顆燃燒的心,我常常有這樣一種感覺;其實不僅是我,當時許多年輕人都曾從這顆心得到溫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氣,得到啟發。 (1)這段文字開頭四句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這段文字所說的"一顆燃燒得通紅的心"有什么象征意義? (3)作者為什么會"感到一種獻身的欲望"? 32.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古代詩人里對菊花最有興趣的當然是晉代的陶淵明。他的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也都是說采菊花吃可以長壽。關于陶淵明和菊花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說他在重陽節窮得沒有酒喝,只好在園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來吃,這時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來了,這故事就叫做"白衣送酒".陶淵明是一個有骨氣的詩人,他又很喜歡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種到了秋天才開的花,也像很有骨氣,因此后來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氣的文人,無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價。它作為藥物的功效反而不被一般人所注意了。 (1)劃分這段文字的層次。 (2)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從陶淵明以后,人們對菊花的觀念產生了什么變化? (3)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33.閱讀下面兩組詞句,回答問題:后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謝,上見其發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君中書,君今不中書耶?"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因不復召,歸封邑,終于管城。 (1)概括這段話的段意。 (2)這段文字以毛穎的結局暗示什么? (3)這里用什么手法寫毛穎的? 五、作文題(30分) 34.以《我的童年》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浙江2003年7月自學考試大學語文試卷(專科)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