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縱向來看,指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的運動和發展過程。 從橫向來看,指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級中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各方面整體地運動和發展過程。 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理論中,政治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政治發展的性質是依據社會發展的性質而轉移的,隸屬于總的社會政治發展。政治發展性質本身又是社會發展性質的重要標志,當政治發展性質發生變化時,社會發展性質也會發生變化。 政治發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階級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 (1)特定社會歷史階級內的量變過程,主要表現在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的鞏固和完善 (2)一種社會形態向另一種社會形態轉變過程中的質變。 政治發展的性質決定著一個社會政治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從橫向來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由各種社會要素和各種關系相互聯結、經作用所構成的有機整體。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發展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因素比較起來,在總體的社會發展中是居于次要地位的。 要看到政治發展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因素對政治發展的支配和制約作用。 政治發展性質改變:指一種典型的政治發展向另一種典型的政治發展的過渡和變化。 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政治發展性質改變的實質是指國家政權性質的改變,表現為一種性質的國家政權向另一種性質的國家政權的改變。 政治制度的改變又成為政治發展性質改變的一種具體標志。 政治發展的量變過程就體現為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在政治發展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對政治關系的調整過程。目的是根據變化的宏觀環境解決或緩解各種新出現的政治矛盾,政治發展性質改變與政治改革是政治發展中的一個互相聯結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社會政治發展的動力來自于它的內部來自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如何推動政治發展? 首先: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其次: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導致生產關系的發展和改變。 再次: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導致上層建筑的發展變化推動政治。 總之: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推動政治發展的基本動力。 政治發展的方向問題:指政治發展的性質改變問題,特指一個國家在政治發展過程中由一種性質的政治發展向另一種性質的政治發展過渡問題。 總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的政治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 在當代,政治發展特指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發展方向、進程和實現的程度與結果。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的政治發展,其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向不外乎兩種: (1)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2)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方向,受制于各種因素,服從于總的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政治發展途徑:指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手段來實現政治發展的目標問題。 政治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又是人類在尊重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政治實踐活動的必然結果。 政治發展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的: (1)政治革命。(2)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階級或集團通過階級斗爭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舊的反動階級的統治,建立起新的社會和政治制度,從而實現社會形態和政治形態質的變化的一種政治行動,而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表現形式。 革命是以暴力方式來完成的,暴力是革命的標志。 歸納起來,革命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革命的目標指向是實現國家權力的更替,是奪取和掌握政權。 再次,革命是實現以政治制度變革為核心的整個社會關系的根本改變。 最后,革命是一種持續時間較短的變革,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大規模、疾風暴雨式的斗爭。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產生革命的深刻的社會根源。 社會基本矛盾是革命產生的內在必然性,至于革命的發生,取決于特定的條件: (1)統治階級已經不可能照舊不變地維持自己的統治。 (2)被壓迫階級的貧困和苦難超乎尋常地加劇。 (3)由于上述原因,群眾積極性大提高。 所謂革命形勢,就是指導致革命爆發的客觀條件的變化,再加上革命階級能夠發動足以摧毀(或打垮)舊政治的強大的革命群眾行動。 革命的發生必須具備客觀和主觀兩個條件: 客觀條件就是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經濟下去,被統治階級由于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而不能照舊生存下去,廣大群眾積極性的普遍提高;主觀條件就是革命階級發動強大的革命行動,即根據客觀條件成熟情況采取實際的革命行動。 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中最有生氣、最重要、最本質、最有決定性的關頭”。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自考政治學概論筆記第十章 |
|
閱讀下一篇:09年自考政治學概論筆記第十二章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