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查處“豆腐渣”工程還須舉一反三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鐵道部12日表示,媒體報道的在建靖宇至松江河鐵路存在“騙子承包、廚子施工”和工程質量隱患等問題屬實,是一起典型的工程質量重大責任事故。鐵道部決定,施工單位有關責任人清除出鐵路建設市場,事故涉及的16個墩臺、兩座特大橋將全部返工。(11月13日 新華網)
一個涉資23億元的巨額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竟演繹成“騙子中標、廚子施工”的荒唐鬧劇;本應澆筑混凝土的橋墩,竟在工程監理的眼皮底下,被偷工減料投入大量石塊,形成巨大的安全隱患。這起工程質量重大責任事故,又一次向社會敲響了質量與責任的警鐘。
縱觀事件發生的前前后后,筆者以為,認真查處這起工程質量重大責任事故,不能止于對責任人員的處罰和對“豆腐渣”工程的返工,而應在深查細究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其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工程招標承包的潛規則如何打破。應該說,工程招標是涉及巨額資金、建筑資質、建設質量的重大責任行為,必須慎之又慎。尤其是一個投資23億元的巨額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為何輕易讓“騙子承包、廚子施工”的荒唐鬧劇得逞,發包單位究竟應當承擔怎樣的失察責任,違規招標、違法分包、層層轉包的背后究竟有怎樣的利益交易?宇松鐵路“騙子承包、廚子施工”的鬧劇實際上是工程招標、承包過程潛規則的典型表現,舉一反三就應當查清背后隱藏交易黑幕,構筑打破建筑行業潛規則的防范網絡,這才是防止“豆腐渣”工程頻現的治本之策。
二是質量監管主管部門如何跑贏媒體。如同諸多安全隱患被發現一樣,鐵道部“經查,媒體反映的合同詐騙、工程違法分包轉包、工程質量問題等屬實”的表態表明,此次事件的曝光,監管部門又一次滯后于媒體。為什么安全事故的隱患總要靠事件當事人的良心發現,靠負有正義心、責任感“微博客”的愛管閑事,靠媒體記者的跟蹤探訪?面對“染色饅頭”制作者“打死我也不吃”的一臉堅決,面對宇松鐵路施工者“這趟火車通了我可不敢坐”的搖頭感嘆,我們的監管部門該做何感想:監管滯后的痼疾何時治愈,值得認真思考。
三是“豆腐渣”工程的違法成本如何提高。對于鐵道部的查處決定,多數網友認為基本屬于內部的自查自糾性質,處罰明顯偏輕。鐵路工程質量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工程質量偷工減料、違規操作,無疑會埋下重大隱患,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正如中國鐵路規劃設計院橋梁設計研究所一名趙姓研究員所言:在橋墩底部投放石料會使橋墩底部出現斜坡或嚴重的受力不均;一旦鐵路建成,長期遭受到各種力作用,就可能出現橋墩傾斜甚至斷裂的后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工程質量偷工減料無異于圖財害命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應追究相關人員的刑責,如何提高“豆腐渣”工程的違法成本,需要舉一反三的務實思考。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