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時事評點:慈善也需要市場競爭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1-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材料」
11月14日,民政部啟動建設“中國公益慈善信息報送平臺”,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民政部明年還將出臺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辦法,屆時將強制規定公益組織均須公開慈善捐助信息,包括接收捐贈、款物使用、受益地區等若干項。
「相關評論」
郭美美事件一出,太多的人已經開始用腳投票。相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到8月,慈善組織接收的捐贈數額下降了86.6%.長此以往,再遇天災人禍時,民眾的善心將向何處尋出口?豈不是將某些慈善機構欠下的孽債讓災民們來償?
「熱點評述」
慈善事業的公信力喪失有其內在的邏輯。慈善事業已經不能再如自由落體般下墜,而恰恰需要大踏步的前進以挽回公眾日漸喪失信任的善念。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還要繼續無條件地扶持那些半官方的慈善機構,公信力的坍塌自有其內在邏輯,也絕非一年半載可以修復。強力作用的結果,往往注定難以改變其墮落的軌跡。
信任是最寶貴的東西,對慈善事業尤其如此。即使有一兩家徹底倒下,也未見得是什么壞事。這與媒體等行業類似,長期的虛假報道和傲慢形象,必然會遭到讀者的淘汰,其死因也許是對市場規律的最好闡釋與捍衛。信任是最寶貴的東西,對慈善事業尤其如此,對慈善文化淡漠的中國尤其如此;信任也是最難挽回的東西,需要讓后來者看到失去它的代價,需要讓慈善事業從此能徹底構筑起公信力的平臺。一如三鹿的倒掉,雙匯的折戟,實不足惜。
慈善事業需要有良性的發展環境。如果非要找出一個謀害信任的兇手,慈善壟斷無疑是最好的答案。有壟斷就會有歧視、傲慢和不公,就杜絕不了貪污受賄和利益尋租的沉渣泛起。信任重建,需要一個公平的起點和良性的機制,只有讓不同的慈善機構去市場中充分競爭,那些更加專業和具有公信力的慈善團體才會脫穎而出,真正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不負每一點善念的重托。
「一句話點評」
慈善是一項帶有道德潔癖的偉業,有時放任是最好的管理,不如把權力交給民間。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