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用工荒”面臨三碰頭 亟待分類紓解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2-02-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其次,中西部崛起快與東部產業轉型慢并存,導致一線勞工供需矛盾擴大。王新寶告訴記者,紹興市往年在中西部一些省份設立的勞務輸出基地,現在已經不愿合作。“當地政府說,你們以后別來了,我們本地要用這些工人。”他說的這些省份,主要包括中部地區的河南、安徽、江西等地,云貴川的出工情況好一些,而紹興今年打算把企業招工的“大篷車”開到更遠的甘肅、廣西去。浙江省經信委的產業轉移調研顯示,這個省的產業轉移呈現東擴、西進、北上的“三箭齊發”局面,對市場、勞動力成本或土地條件敏感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紛紛向中西部轉移。浙江省工商局調查顯示,全省1124家外遷企業中,從事加工制造業的占總數的68.1%。
而另一方面,東部沿海的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并非朝夕之功。浙江賢盛輕紡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勇說,5年前他的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年產值1億多元,現在產值達到2.5億元,工人卻減少了800多人,只需200多個人就夠了。“我們把能用機器替代的崗位都換成機器了,但人還是不夠,尤其是一線的普通工人。”
第三,勞動力向服務業流動而導致制造業“招工難”加劇。近年來,包括浙江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紛紛提出要提高三產的增加值。根據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最新統計數據,2011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9992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比GDP高0.2個百分點,占GDP比重44.2%,略低于二產增加值(11684億元)。浙江省還提出今年服務業投資增長力保13%,超過工業投資增長1個百分點。
紹興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副局長朱永潮說:“現在80、90后的小青年,不愿意干枯燥的工廠活,更何況搞三產賺的還比二產多。”去年底這個局開展的企業用工情況調研發現,從用工結構看,45歲以下的青壯年務工者占比較高,達到75%;46歲及以上年齡的務工者占比25%,但穩定性較高。“隨著國家提倡進一步發展服務業,我們有必要提前預警,注意引導勞動力的合理分流,避免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待業人群出現。”
宜分類紓解用工矛盾
針對今春“用工荒”面臨制造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勞動力流向、勞動力分布等三方面的矛盾,一些企業和基層官員呼吁,應針對不同情況,分類紓解沿海地區的用工矛盾。
第一,政府應堅定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王新寶說,紹興近年來狠抓產業轉型升級,理論上應該減少用工人數,但隨著實體經濟呈現良性擴張,制造業企業紛紛擴大投資規模、增加產能,實際上用工人數還是相應緊缺。不過資質好的企業,用工情況也會好。因此需要堅定信心投實業,進一步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鞏固良好的發展局面。
第二,切實減免企業負擔。當前一些企業仍在反映賦稅過重,致使企業想改善工人工資待遇而力不從心。杭州一名想通過企業上市做大做強但又怕被稅務核查的企業家坦言:“公司有25%的產品是不開發票的,企業靠偷稅生存,心里很困惑。”
第三,引導媒體少炒作“用工荒”,多宣傳用工好的企業。不少企業家和基層官員說,媒體連篇累牘報道“用工荒”,讓一些務工者產生浮躁心理,紛紛要求抬高身價,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將進一步加重企業負擔。應當積極引導輿論,在尊重勞動者各項權益的基礎上,呼吁他們理性看待就業市場,與企業共渡難關。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