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面試每日一題(5月9日)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5-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國家選派一批優秀公務員到美國等發達國家各部門掛職,請對這件事情發表看法。
【試題類別】綜合分析之社會現象類
【考查要素】綜合分析能力:能否辯證、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
【參考解析】
到外省市掛職鍛煉,對機關干部來說實屬稀松平常,其實,近年來,出國培訓、國外掛職已非新鮮事物。四川省就曾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簽訂培訓協議,并派干部到當地州政府部門進行“掛職”學習,重慶九龍坡區也曾派出兩位“80后”女公務員赴韓國仁川政府部門掛職半年,各地政府派公務員到國外掛職鍛煉,幾乎蔚為風潮。
到國外政府部門掛職的積極意義毋庸置疑,開闊眼界,熟悉國際規則,學習國外先進的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這對于培養全球化環境下的公務員隊伍助益良多。國外掛職之后,可廣收博納,取長補短,進而優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務。毫無疑問,派公務員掛職有利于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提升公務員的素質和能力。
國外掛職的本意可謂用心良苦,但同時也不容否認,國外掛職尚有很多制度漏洞急需彌補。
第一是法律上的問題。從法治理念而言,普通公民“法無禁止即自由”,但公務員代表政府履行法定職責,則是“法無授權則禁止”,所作所為須有法律授權或準許,否則就是違法。而我國《公務員法》關于公務員掛職鍛煉的規定是“根據培養鍛煉公務員的需要,可以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這里的“其他地區”顯然不包括國外。由此看來,派公務員到國外掛職鍛煉于法無據。
第二是輿情壓力。眾所周知,目前的官員干部出國考察培訓已經污名化,所謂“考察”、“培訓”,多是“公款旅游”的“馬甲”,此前沸沸揚揚的“溫州出國考察團”一事就將其中的黑幕展露無遺。隨后,很多地方政府對官員出國考察培訓項目嚴加規管。在出國項目難獲民眾信任的情況下,花費巨資派公務員到國外掛職,依然難脫“公款出國”的嫌疑。“提升黨政人才素質”固然重要,但是起碼一點,“提升”的方式必須經得起制度和人心的檢驗。
第三是經費和人員的問題,即錢咋花、派誰去的問題。從經費上來說,在國外生活成本比較高,用在干部國外掛職上的資金肯定不在少數,但“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的是整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具體到干部國外掛職用多少,具體到每個干部每年花多少錢,都花在什么地方,鑒于國內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的水平,監管控制恐怕難盡如人意,此間的合理利用資金問題,仍需制度性求解。從人員上來說,國外掛職本為培養干部,且僧多粥少,那么,究竟誰去國外掛職就至關重要。既為培養干部著想,就需秉持公正原則,選拔“真材實料”,不能讓裙帶關系、“官二代”等雜音擾亂了培養干部的主旋律,也不能讓其落入按資排輩、關照性福利的窠臼。因此,一個嚴格、公正的選派制度自然不可或缺。
誠然,國際化交流乃大勢所趨,干部出國培訓、國外掛職也是題中之義。但是,在當前環境下,干部國外掛職需要一攬子制度約束來“保駕護航”,否則,國外掛職難免又會淪為“公款消費”式的“官員福利”,成為“公款出國旅游”的新“馬甲”。這就需要我們從法律上、宣傳上、資金管理和人員選派上都有相關的明確制度,另外,國外掛職的目的和方式也要和國內有所區別。可以這樣說,如果真有這樣的機會和資金支持,派相關專家交流無疑是個更好的選擇。畢竟,國外的學習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外語等方面的限制。再者,專家學習、吸收也會較公務員更快,而且,可以避免出現公款旅游、公款消費等方面的弊端。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