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公務員面試熱點:政府買服務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6-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2年四川公務員面試熱點:政府買服務
沒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想從辛苦的“劃船者”變成輕松的“掌舵人”,難上加難
近些年來,“政府購買服務”是個時髦的名詞,也經常見諸地方政府的成績單中。
為什么要“購買服務”呢?當前很多地方政府在行政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四位”問題:經濟調節越位、市場監管缺位、社會管理錯位、公共服務不到位。對此不少地方提出,目前需要科學地界定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把許多管理及服務職能轉移給社會和市場,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模式。
但是,實行了購買服務之后,就一定能解決上述問題嗎?
對購買對象所提供的服務以及政府購買行為本身的監督就是一門學問。經常聽見政府部門抱怨,一項服務“外包”出去之后,政府所支付的財政經費遠遠不如自己辦機構、財政供養人員合算,一些政府購買的面向社區居民的“培訓”、“服務”人均成本原本只需幾元十幾元,但財政支付的額度高達數十元甚至上百元。而有些服務項目主觀性強,彈性很大,一涉及政府購買,社會機構各種灰色營銷紛至沓來。如果事先對此沒有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驗“貨”標準和約束性制度安排,政府想從一個辛苦的“劃船者”變成一個輕松的“掌舵人”,難上加難。
無論是政府職能轉移也好,還是政府購買服務也好,它必須依托一個健全的、市場化運作且具備一定自律自凈能力的中介市場。而目前我們的這個市場還很弱小,各種有歷史淵源的“二政府”機構及與政府有各種千絲萬縷聯系的機構占了相當比例。我們如何培育充分市場化且良性競爭的中介市場?這是政府的“轉移”與“購買”應該解決的問題。
當然,政府向中介組織轉移職能、購買服務,是地方政府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探索方面進行的重要實踐,這對地方政府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職能轉變績效評估機制,讓市民享受到更加多元化、優質化的公共服務等大有好處。這一步走出去后,下一步怎么繼續走好?還需要繼續探索。
廣州天河區擬投4億購買服務
廣州市天河區近日拋出大手筆,今年擬投入4億元,轉移4大類39項政府職能,購買7大類223項服務。天河區提出,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社會組織能夠通過自律管理的事項都要逐步轉移出去。
從今以后,在天河區一些社區工作隊伍培訓、居委會定期培訓,退役士兵的技能和學歷培訓,未來可能將由一些專業化的培訓機構負責;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比如轄內酒店、百貨、超市、服務業的評定,未來可能將轉由專業的機構或者商會負責評點;一些與救災募捐相關的指導或者組織,也可能交由相關的社會組織來籌備。而政府購買服務將面向全社會招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