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建設巡禮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7-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
1.馬克思主義整體論
長期以來,我國理論界通常是把馬克思主義劃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基本部分加以研究。應該說這是一種正確的研究方法,但不是唯一的。現在應該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這個問題,即馬克思主義整體論。這首先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是整體性的,這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對象的不可分割性。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對象,是整個客觀世界和社會形態的更替以及工人階級變革舊世界和建設新世界的規律。其次,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科學。實踐所具有的整體性質規定了馬克思主義是實踐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有機整體。再次,整個馬克思主義的主題就是工人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所以,從整體意義上可以把馬克思主義稱之為“人的解放學”。因此,2005年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設立為一級學科,這是有學理依據的。
從馬克思主義整體論出發,今后馬克思主義研究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二是要堅持把文本研究和現實研究統一起來;三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的有機統一。具體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六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國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的研究,也要體現整體性。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當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應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等等。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的新觀點。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規律論這是近幾年討論得非常熱烈并且取得豐碩成果的研究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規律論包括: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提出、形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以及“兩次結合”之間的關系和“第二次結合”的規律等等。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主要可以概括“十個相結合”:一是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二是反對教條主義與反對經驗主義相結合;三是“理論”與“問題”相結合;四是“破舊”與“立新”相結合;五是“民族向度”與“世界向度”相結合;六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七是批判與借鑒相結合;八是“科學理性”與“人文精神”相結合;九是總結歷史與前瞻未來相結合;十是“原始創新”與“再創新”相結合。
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規律的概括一般是從縱與橫兩方面展開。從縱的看,“第二次結合”經歷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三個發展階段,是這“三大理論”成果的有機統一。從橫的看,“第二次結合”是圍繞著這六個重大問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即如何認識當今時代、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如何認識改革開放、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認識執政黨建設(簡稱“六個如何認識”)。
總之,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和根本經驗就是實事求是,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不斷發展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努力探求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