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歷年考情分析(14)

來源:中華考試網發布時間:2014-04-24

  第十四單元 其他外科疾病

  考情分析

 
中醫執業
A1
 A2 
 B1
中醫執業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點
凍瘡
0
0
0
——
0
0
0
燒傷
3
8
0
燒傷
2
7
0
毒蛇咬傷
1
0
0
毒蛇咬傷
1
0
0
破傷風
1
0
0
——
0
0
0
腸癰
0
3
0
腸癰
0
3
0

  本單元考題主要集中在“燒傷”一節,其中又以燒傷面積的計算和燒傷深度的確定為重點。

  知識要點

  凍瘡

  1. 臨床表現 局部性凍瘡主要發生在手足、耳廓、面頰等暴露部位,多呈對稱性。輕者受凍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針刺樣疼痛,皮膚呈蒼白、發涼,繼則出現紅腫硬結或斑塊,自覺灼痛、麻木、瘙癢;重者受凍部位皮膚呈灰白、暗紅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皰或腫塊,疼痛劇烈,或局部感覺消失。凍瘡輕癥一般經10d左右痊愈,愈后不留瘢痕。重癥病人往往需經1~2個月,或氣溫轉暖時方能痊愈。

  2.根據凍瘡復溫解凍后的損傷程度,可將其分為3度。

  (1)一度(紅斑性凍瘡):損傷在表皮層。局部皮膚紅斑、水腫,自覺發熱、瘙癢或灼痛。

  (2)二度(水皰性凍瘡):損傷達真皮層。皮膚紅腫更加顯著,有水皰或大皰形成,皰內液體色黃或呈血性。疼痛較劇烈,對冷、熱、針刺感覺不敏感。

  (3)三度(壞死性凍瘡):損傷達全皮層,嚴重者可深及皮下組織、肌肉、骨骼,甚至機體壞疽。

  3.全身性凍瘡的臨床表現 開始時全身血管收縮,產生寒戰,隨著體溫的下降,病人出現疼痛性發冷、發紺、知覺遲鈍、頭暈、四肢無力、昏昏欲睡等表現。繼而出現肢體麻木、僵硬,幻覺、視力或聽力減退,意識模糊,呼吸淺快,脈搏細弱,知覺消失甚至昏迷。

  4.急救和復溫 嚴重的全身性凍瘡病人,必須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使病人脫離寒冷環境,首先脫去冰冷潮濕的衣服、鞋襪。必要時還應施行人工呼吸和抗休克等各種對癥處理。對凍僵病人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快速復溫,用38~42℃恒熱溫水浸泡傷肢或浸泡全身,局部20 min、全身30 min內體溫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以指(趾)甲床出現潮紅有溫熱感為止,不宜過久。復溫后立即離開溫水,覆蓋保暖?山o予姜湯、糖水、茶水等溫熱飲料,亦可少量飲酒及含酒飲料,以促進血液循環,擴張周圍血管。必要時靜脈輸入加溫(不超過37!)的葡萄糖溶液、右旋糖酐40、能量合劑等。在急救時,如一時無法獲得熱水,可將凍肢置于救護者懷中或腋下復溫。

  燒傷

  1.燒傷面積的計算

  (1)手掌法:傷員本人五指并攏時,傷員手掌面積占體表面積1%。

  (2)中國九分法:頭面頸部9%,雙上肢2×9%(執業2002/2004,助理2002/2004),軀干前后3×9%,雙下肢(臀部)5×9%+1%。

  2.燒傷深度計算法 見表7-50 。

  表7-50 燒傷深度的計算法

燒傷分級
 
深度
表現
一度(紅斑)
 
表皮
角質層紅腫熱痛,感覺過敏,表面干燥2~3 d脫屑,無瘢痕
二度(水皰)(執業2002/2004,助理2002/2004)
淺二度
真皮淺層
劇痛,感覺過敏,有水皰,基底部呈均勻紅色,腫脹1~2周愈合,無瘢痕,有色素沉著(執業2000,助理2000)(執業2005,助理2005)(執業2006)
深二度
真皮深層
感覺遲鈍,有水皰,基底蒼白,間有紅色斑點3~4周愈合有瘢痕
三度(焦痂)
 
皮膚全層
痛覺消失,堅硬如皮革樣,焦黃炭化2~4周焦痂脫落,植皮形成瘢痕,攣縮

  3.辨證論治

  (1)火毒傷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黃連解毒湯、銀花甘草湯、犀角地黃湯、清營湯。

  (2)陰傷陽脫(執業2002/2004,助理2002/2004):回陽救逆、養陰生津。四逆湯、參附湯合生脈散。

  (3)火毒內陷(執業2001,助理2001):清營涼血解毒。清營湯、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4)氣血兩虛:補益氣血。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湯加金銀花、黃芪。

  (5)脾胃虛弱:健脾和胃。參苓白術散。

  4.外治 局部外治法必須保持創面清潔,以預防和控制感染。

  (1)初期:根據創面的大小、部位、深淺,選用不同方法。一般肢體部位及中小面積的燒傷多采用包扎療法;頭面、頸部、會陰部和大面積創面多采用暴露療法。小面積一、二度燒傷可外涂京萬紅燙傷膏,暴露或包扎。較大面積二度燒傷,皮膚無破損者抽出皰內液體;水皰完整或水皰已破者,剪去破損外皮,外用濕潤燒傷膏;三度燒傷可外涂碘伏,保持焦痂干燥,防止感染。

  (2)中期:創面感染者,可根據創面大小、感染性質(一般細菌感染、綠膿桿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外用藥和方法。一般小面積感染創面可外用黃連膏、紅油膏、生肌玉紅膏外敷。亦可用綿白糖(量要大,因細菌在高滲環境下無法生存)加九一丹少許直接外用。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感染,創面有綠色膿液,可用10%甲磺滅膿、1%慶大霉素紗布濕敷。

  (3)后期:腐脫新生時,用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紅膏外敷。

  5.西醫治療原則 輕度燒傷主要是處理創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對大面積重度燒傷,則采取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并重的原則。

  毒蛇咬傷

  (1)我國的蛇類有219種,其中有毒蛇50余種。

  (2)各類型常見毒蛇見表7-51。

  表7-51 各類型的常見毒蛇

類型
常見毒蛇
神經毒
銀環蛇、金環蛇、海蛇
血循毒
蝰蛇、尖吻蝮蛇、竹葉青蛇、烙鐵頭蛇
混合毒
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

  (3)有毒蛇與無毒蛇在形態上的區別:有毒蛇的體表特征為頭呈三角形,尾短而鈍,身體斑紋色彩鮮明。咬傷后有較粗大而深的毒牙痕。無毒蛇頭呈橢圓形,尾較長而尖,無毒蛇咬傷的牙痕則小而排列整齊。

  (4)蛇毒的主要成分:神經毒、血循毒和酶。

  (5)急救措施要點:早期結扎;擴創排毒;燒灼、針刺、火罐排毒;封閉療法;局部用藥。

  (6)內治原則:解毒、利尿、通便。

  (7)外治原則:局部常規處理,盡快破壞存留在傷口的蛇毒;抗蛇毒血清的應用;危重癥的搶救。

  (8)辨證論治:

  風毒證:活血通絡,祛風解毒。(執業2003,助理2003)活血驅風解毒湯(經驗方)。

  火毒證:瀉火解毒,涼血活血。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

  風火毒證:清熱解毒,涼血息風。黃連解毒湯合五虎追風散。

  蛇毒內陷證:清營涼血解毒。清營湯。

  破傷風

  1.概念 本病是因皮肉破傷,感受風毒之邪所引起。西醫學認為本病是由破傷風桿菌從傷口侵入人體而致病。

  2.臨床表現 ①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4~14 d,短者24 h之內,長者數月或數年不等。②前驅期:1~2 d。病人常有頭痛、頭暈、乏力、多汗、煩躁不安、打呵欠,下頜微感緊張酸脹,咀嚼無力,張口略感不便。③發作期:典型的發作癥狀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直性痙攣和陣發性抽搐。肌肉強直性痙攣首先從頭面部開始,進而延展至軀干四肢;陣發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續性痙攣的基礎上發生的,每次發作可持續數秒、數分鐘或數十分鐘不等,發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頭頻頻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④后期:因長期肌肉痙攣和頻繁抽搐,大量體力消耗,水、電解質紊亂或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⑤病程一般3~4周,嚴重者可達6周以上。

  3.治療原則 中醫治療以息風、鎮痙、解毒為原則。西醫治療應盡快消除毒素來源和中和體內毒素,有效地控制和解除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切開,不能進食者可鼻飼,防止并發癥等。

  腸癰

  1.病因病機 飲食不節、飽食后急劇奔走或跌仆損傷、寒溫不適外邪侵人腸中、情志所傷郁怒傷肝。上述因素損傷腸胃,腸道運化失司,糟粕積滯,氣滯血瘀,郁久化熱,熱生肉腐成癰腫。

  2.診斷 轉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惡心、嘔吐、發熱,右下腹局限性壓痛和拒按。

  3.治則 通腑瀉熱是治療腸癰的關鍵。

  4.內治

  (1)初期(瘀滯證):行氣活血,通腑瀉熱(執業2000,助理2000)。大黃牡丹湯合紅藤煎劑加減。

  (2)釀膿期(濕熱證):通腑瀉熱,利濕解毒。復方大柴胡湯加減或大黃牡丹湯合紅藤煎劑加減。

  (3)潰膿期(熱毒證):通腑排膿,養陰清熱(執業2001/2003,助理2002/2004)。大黃牡丹湯合透膿散加減。

  5.外治 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或雙柏散,用水或蜜調成糊狀,外敷右下腹。

  6.西醫治療原則 早期行手術治療。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 |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 忘忧草日韩综合一区三级久久久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