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臨床助理醫師婦產科學考試:子宮內膜癌
來源:環球醫學網發布時間:2014-08-22
2014臨床助理醫師婦產科學考試輔導之子宮內膜癌,小編搜集整理相關考試輔導資料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老年婦女,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近年來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在某些歐美國家,其發生率已占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在我國其發生率也明顯上升。
發病相關因素
(1)雌激素長期持續增高: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刺激而無孕酮拮抗,可能導致內膜癌的發生。
內源性雌激素:無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綜合征、功能性卵巢瘤等合并存在。
外源性雌激素:是指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時使用的雌激素。隨著選用雌激素劑量的增加和使用時間的延長,危險性增加。
(2)常伴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
(3)體質因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未婚、少產是內膜癌的高危因素,為宮體癌綜合征。內膜癌患者絕經年齡平均晚6年。
(4)遺傳因素:家庭內膜癌、乳癌、結腸癌史。
癌前病變
內膜不典型增生過長分為輕、中、重3度。內膜上皮內瘤樣病變(CIN)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CINⅢ級: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內膜原位癌。
病理類型
(1)腺癌:占80%~90%。Ⅰ級(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宮內膜;Ⅱ級(中度分化癌):分化稍差,腺體輪廓欠清晰,部分為實性癌塊;Ⅲ級(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極差,腺體結構消失,實性癌塊為主。
(2)腺角化癌(腺棘皮癌):腺癌中含成團分化良好的良性鱗狀上皮。
(3)鱗腺癌:含有腺癌和鱗癌兩種萬分。
(4)透明細胞癌:管狀結構,內襯透明的鞋釘狀細胞。
轉移途徑
內膜癌生長較緩慢,局限在內膜的時間較長。轉移途徑主要為直接蔓延、淋巴轉移,晚期有血行轉移。
(1)直接蔓延:癌灶沿子宮內膜蔓延生長上至輸卵管,下至宮頸管及陰道。經肌層浸潤至漿膜面而延至輸卵管、卵巢。廣泛種植在盆腔腹膜、直腸子宮凹陷及大網膜。
(2)淋巴轉移:淋巴轉移為內膜癌的主要轉移途徑。轉移途徑與癌灶生長部位有關,向上至腹主動脈 旁淋巴結。子宮頸受累時與宮頸癌的淋巴轉移途徑相同(宮旁、髂內、髂外、髂總淋巴結)。子宮后壁癌灶可沿宮骶韌帶擴散到直腸淋巴結。
(3)血行轉移:晚期經血行轉移至肺、肝、骨等處。
臨床表現
(1)癥狀:早期無明顯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則多表現為:
陰道流血:不規則陰道流血;絕經后持續或間歇性流血;未絕經者則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陰道排液:漿液血性白帶或膿血性排液,有惡臭。
晚期癥狀:疼痛、貧血、消瘦、惡病質、發熱及全身衰竭等。
(2)體征:早期婦科檢查可無明顯異常,或有子宮明顯增大,軟,可合并宮腔積液或積膿。晚期子宮固定或盆腔捫及不規則腫塊。
診斷
(1)病史:注意本病的高危因素如老年、肥胖、絕經延遲、不孕或不育等病史,并需詢問家族腫瘤史。
(2)臨床表現:根據上述癥狀、體征即可疑為子宮內膜癌,需進行進一步檢查。
(3)分段刮宮:確診內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先用小刮匙環刮宮頸管,再進宮腔搔刮內膜,取得的刮出物分瓶標記送病理檢查。
(4)B型超聲檢查:極早期時見子宮正常大,僅見官腔線紊亂、中斷。典型內膜癌聲像圖為子宮增大或絕經后子宮相對增大,宮腔內見實質不均回聲區,形態不規則,宮腔線消失,有時見肌層內不規則回聲紊亂區,邊界不清,可作出肌層浸潤程度的診斷。
(5)其他輔助診斷方法
細胞學檢查:用特制的宮腔吸管或官腔刷放入宮腔,吸取分泌物找癌細胞,陽性率達90%。此法作為篩查,最后確診仍須根據病理檢查結果。
官腔鏡檢查:可直視官腔,若有癌灶生長,能直接觀察病灶大小、生長部位、形態,并可取活組織送病理檢查。
CAl25、MRI、CT、淋巴造影等檢查。
鑒別診斷
應與下列疾病鑒別:絕經過渡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絕經過渡期功血)、老年性陰道炎、子宮粘膜下肌瘤或內膜息肉、原發性輸卵管癌、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并官腔積膿、宮頸管癌、子宮肉瘤。
治療
(1)手術治療:為首選的治療方法,尤其對早期病例。Ⅰ期患者應行擴大(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及雙側附件切除術。Ⅱ期應行廣泛子宮切除術及雙側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
(2)手術加放射治療: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細胞或深肌層已有癌浸潤,淋巴結可疑或已有轉移,手術后均需加用放射治療。Ⅱ、Ⅲ期患者根據病灶大小,可在術前加用腔內照射或體外照射。放療結束后1~2周內進行手術。體外照射結束4周后進行手術。
(3)放射治療:腺癌雖對放射線不敏感,但在老年或有嚴重合并癥不能耐受手術與Ⅲ、Ⅳ期病例不宜手術者均可考慮放射治療,仍有一定效果。放療應包括腔內照射及體外照射。
(4)孕激素治療:對晚期或復發癌患者、不能手術切除或年輕、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慮孕激素治療,用藥劑量要大,對分化好、生長緩慢、雌孕激素受體含量高的內膜癌,孕酮治療效果較好。副反應較輕,但可引起水鈉潴留、浮腫、藥物性肝炎等,停藥后逐漸好轉。
(5)抗雌激素制劑治療:他莫西芬10~20mg,每日口服2次,長期或分療程應用。他莫西芬有促使孕激素受體水平升高的作用,副反應有潮熱、畏寒、急躁等類似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表現;骨髓抑制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下降;其他副反應可有頭暈、惡心、嘔吐、不規則陰道少量流血、閉經等。
(6)化療:晚期不能手術或治療后復發者可考慮使用化療,常用的化療藥物有阿霉素、氟尿嘧啶(5-FU)、環磷酰胺(CTX)、絲裂霉素(MMC)等。
預防
病因仍不清楚。減少內膜癌發生的預防措施是:普及防癌知識,定期進行防癌檢查;注意高危因素,重視高;颊;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更年期月經紊亂或絕經后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者,應先除外內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