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各成長階段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育路計算機考試頻道發布時間:2008-08-19 10:49:24
一、學徒期教師自負自卑心理及對策
處在學徒期的教師具備很高的工作熱情,干勁十足,理論知識充裕,想干出一番事業來。一般在這個階段學校都會基于青年教師成長的考慮,為他們配備師傅、辦培訓班。有些教師往往會自傲自負,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思考、不探索。還有一部分青年教師,在自己認為大干了一番后,并沒有出現理想的效果,很自卑,一蹶不振。解決的策略是:對前一種情況,學校可適當設置障礙,讓教師清醒。對后一種情況則應多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目的是使他們盡快熟悉教學,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成熟起來。創造條件讓他們從老教師那里獲得寶貴的經驗,從而站穩講臺,積累教學經驗,產生教學效能感,從而使自己快速地進入自主的發展的成長期。
二、成長期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足及對策
處在成長期的教師身上的擔子普遍增加,他們整日地忙于學校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往往對于教育科研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教育科研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是兩碼事,教育教學評價的瓶頸沒有打破,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正事都忙得一塌糊涂,怎么還有時間搞教育科研、反思、總結和寫論文呢?大凡有這種想法的教師,盡管他們在成長期獲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往往因為缺乏自己教育教學思想的積累,而使自己到成熟期,發展遇到困難,缺少自己的教育智慧,成不了教育名家。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樹立教育科研是蘊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觀點。堅持寫教育教學反思日記,捕捉第一手實踐的事實與有關數據,善于抓住思想的火花。這樣做為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作鋪墊,走向成熟。
三、成熟期教師發展停滯現象嚴重及對策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螺旋式上升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優秀教師的成長是不會一帆風順的,在成熟期階段開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接受新知識、新挑戰已感覺吃力,另一方面滿足于自身職業的日常成就狀況,不思進取,帶有明顯的職業倦怠傾向。據調查顯示,有37%的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會出現這一低潮時期。解決的策略是教師應該主動繼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一是要參加繼續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二是要多讀書,多看教育大家的書籍及刊載本學科前沿知識、動態的報紙雜志,使自己掌握最新的信息,從中不斷地吸收養分。三是寫文章,對看過的教育理論進行再思考,把教育反思日記重新加以梳理,從而重新認識自己,使自己的教學特點、風格漸趨明確,為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奠定基礎。文章的發表對教師還意味著做法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同,改變交往的接觸范圍,與更多在教育教學上有造詣的、有水平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增長自己的見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持續發展。
四、成名期教師教學思想缺乏及對策
處在成名期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名師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就是智慧。但是如果在成長期,教師搞教育科研相對薄弱,成熟期又不能很好地克服自己的停滯現象,那么在成名期就會表現為教學思想缺乏。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對我們影響至深,是因為他的教育教學思想。解決成名期的問題的策略是在教師處在成長期、成熟期的時候就應主動發展自己的教育科研,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重積累、勤總結、多提升,經常發表研究論文和經驗文章,為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作鋪墊。教育行政部門也要為教師們創造條件,這樣在成名期教師主動使自己的教育智慧更豐厚、精深,參與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