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練習題致力于甄選出一批密切針對司法考試的高質量練習題以達到題題有考點,道道有新收獲的練習題水平使考生做一道題頂十道題,將做題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其他各部門法陸續增加及更新,歡迎考生經常來國家司法考試培訓網免費資料專區學習。 法理學模擬真題考試 一、單項選擇題 我國《民法通則》第14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睂υ摲蓷l文的下列哪種理解是錯誤的? A.該法律條文規定的內容是法律原則 B.該法律條文承認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可以作為中國法律淵源 C.該法律條文是對法律適用沖突的一種解決 D.該法律條文從總體上規定了在民商事領域國際條約的優先地位 二、多項選擇題 1.蔣某于1963年嫁給黃某,婚后夫妻關系較好。因雙方未生育,收養一子。1996年,黃某與比自己小20多歲的婦女張某相識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同居生活。2001年,黃某患肝癌住院治療,立下書面遺囑,將其所得的住房補貼金、公積金、撫恤金和現金40000元贈與張某所有。黃某去世后,蔣某與張某因該筆財產歸屬發生訟爭。法院審理后作出判決:遺贈人黃某的遺贈行為違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相關規定,損害了社會公德,屬無效行為。對于該審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本案中,法官是依據法律原則而非法律規則作出裁判的 B.在本案中,法官違反了“窮盡法律規則,方得適用法律原則”的司法標準,因此該裁判屬于違法裁判 c.對于本案法官而言,面臨著在法律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之間取其一的艱難選擇 D.在這個案件中,法官的裁判體現了一個價值判斷和辯證推理的過程 2.在20世紀60年代,西方世界曾經遭遇了一場嚴重的合法化危機,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質疑法律對人的約束力,你認為下列哪些說法有助于證明法律對人具有當然的約束力這個命題? A.法律保障社會成員的利益滿足,因此法律對社會成員具有效力 B.法律體現了公平、正義,因而人們要服從政府、遵守法律 c.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社會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法律 D.民眾從小就養成了模仿他人所為的習慣,包括按照別人的行為守法的習慣 3.有思想家說:“立法者不是在創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對于這句話,下列理解哪些是錯誤的? A.法律歸根到底是由客觀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B.立法者在立法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描述法律,不應有所創造 c.立法者的工作往往就是把現實存在的社會關系及其社會規范上升為國家法律 D.法律是客觀規律的真實體現,不摻雜任何主觀性、意志性因素在內 三、不定項選擇題 1.下列有關法的階級本質的表述中,哪些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的本質學說? A.一國的法在整體上是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志的體現,并且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統治階級內部各黨派、集團及每個成員意志的相加 B.歷史上所有的法律僅僅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質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 D.法的本質最終體現為法律的社會性 2.《海洋環境保護法》第11條規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向海洋傾倒廢棄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傾倒費。根據本法規定征收的排污費、傾倒費,必須用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整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對這個法律條文中法律規則的分析不正確的有: A.本法條中含有義務性法律規范 B.本法條中含有委托性法律規范 c.本法條中的法律規范是強制性法律規范 D.根據行為模式的數量,本法條中共有四個法律規范 3.下列有關權利的說法錯誤的是: A.權利問題是一切法律規范、法律部門,甚至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法的運行和操作的整個過程和機制,無論其具體形態多么復雜,但終究都是圍繞權利這一核心的內容和要素展開的 B.法律權利就是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對法律關系主體可以自主決定做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的手段 c.權利是為了保護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而通過權利所保護的利益并不總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體的或國家的利益 D.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所以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就是在履行義務 4.某國《公司法》第54條規定,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監事可以要求董事、經理予以糾正。某公司的監事發現公司董事和外人串通損害公司利益,要求該董事糾正但遭到拒絕,該監事向法院起訴卻不被受理,法院的理由是該起訴沒有法律依據。對于該案件,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從法的可訴性角度講,某國《公司法》第54條規定存在缺陷 B.某國《公司法》第54條規定的缺陷可能使公司中的監事無法有效履行其職責 c.該事件說明,法的可訴性是一個應然性要求,實踐中存在著法無可訴性的情形 D.要提高司法實踐中法的有效性,就要注意在立法中確立法的可訴性 5.下列關于法律淵源的表述,哪一或哪些選項可以成立? A.古希臘最早的法律淵源是神諭,這是早期的習慣法 B.公元426年,羅馬的狄奧多西二世頒布《引證法》,規定伯比尼安、保羅、蓋尤斯、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五大法學家著作具有法律權威性,意見分歧依多數人觀點;持平情況下以伯比尼安的觀點為優先 c.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判例和解釋為重要的法律淵源 D.非國家主義的法源理論認為除了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作為法律淵源外,社會生活中實際存在和發揮效力的各種規范、學說等也是法律淵源 6.趙某與王某為鄰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養的羊吃了趙某菜地里的菜,趙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樹10棵。王某向鄉派出所控告,鄉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經調查,以縣公安局的名義對趙某作出5天的拘留決定,并責令趙某賠償王某200元。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哪些? A.王某因對果樹享有所有權而形成的法律關系屬于保護性的法律關系 B.縣公安局與趙某形成了平權的法律關系 c.趙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樹而形成的損害賠償關系屬于第二性的法律關系 D.趙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樹而形成的損害賠償關系屬于雙向的法律關系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民事責任是一種救濟責任,不具有懲罰的功能 B.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c.產生行政責任的原因是行政相對人的行政違法行為和法律規定的特定情況 D.對于違反憲法規范的行為可以通過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來預防和制止 |
輔導科目 | 課時數 |
免費試聽 |
學費 |
在線購買 |
·基礎班 |
130 |
¥600 |
||
·法條班 |
61 |
¥300 |
||
·真題班 |
28 |
¥250 |
||
·沖刺班 |
52 |
¥250 |
||
·全程班 |
271 |
¥1400 |
||
·法理 |
16 |
¥50 |
||
·法制史 |
5 |
¥50 |
||
·憲法 |
6 |
¥75 |
||
熱門資料下載: |
司法考試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司法考試部分法制史模擬真題 |
|
閱讀下一篇: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部分國際法試題 |
|
·司法考試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一章導論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一節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二節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一 |
·國際經濟法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二節 |
·司考精講第五章國際民商事關系的法律適用第四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九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2010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管轄問題難點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