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一節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內涵和度量 識記: 通貨膨脹一般表述為:由于貨幣供應過多,超過流通中對貨幣的客觀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西方的看法定誑為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 通貨緊縮:作為通貨膨脹的對稱,一種表述是由于貨幣供給放慢或負增長,引起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另一種表述是指物價疲軟乃至下跌的態勢。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都是一種貨幣現象。通貨膨脹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 領會: 通貨膨脹的度量標志? 一般所用的物價指數主要有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水電等勞務費用價格編制的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商業部門或批發商從生產廠家購買商品勞務所支付的價格的變動程度。 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是按當年價格計算國民生產總值與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 多數經濟學家傾向于主要用消費物價指數。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成因 識記: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這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社會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方面的供給,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總水平上漲。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認為在社會商品和勞務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生產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漲。 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這是指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由于需求的組成發生結構性變化,相應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 領會: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特點與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這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社會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方面的供給,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總水平上漲。 在經濟尚未達到充分就業時,如果貨幣供給量增加,從而社會總需求增加,促進商品供給增加,當經濟充分就業,將不再能促進商品供給增加,而只會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 這里的社會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而促成社會需求增加的因素,又常與財政支出過度擴張和信用膨脹相關。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特點與成因?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認為在社會商品和勞務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生產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漲。 造成生產成本提高有兩方面力量,一是工會組織為了保證工人實際收入的增長不不降低,要求增加工資。二是一些壟斷型企業大幅提高壟斷商品價格,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特點與成因? 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這是指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由于需求的組成發生結構性變化,相應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 需求增加的部門,產品價格和工資上漲;而需求減少的部門,由于工資和價格的剛性,其工資和商品價格并不隨之而下跌,或跌幅很小,從而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 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 需求拉動:投資膨脹,消費膨脹 成本推動 結構失調 第三節 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領會: 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兩點: 首先,通貨膨脹破壞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導致生產過程紊亂。 其次,通貨膨脹使生產性投資減少,不利于生產長期穩定發展。 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通貨膨脹對流通的影響? 通貨膨脹直接表現在流通領域,因此它對流通領域的影響就更加明顯。 通貨膨脹使流通領域原來的平衡被打破,使正常的流通受阻。 通貨膨脹還會在流通領域制造或加劇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在通貨膨脹期,由于物價大幅度上漲,幣值降低,潛在的貨幣購買力就化轉化為現實購買力,加入到沖市場的行列。 通貨膨脹對分配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分配的影響是很大的,且人們的感受也是明顯的。通貨膨脹對社會成員來說,其影響主要是它改變了原有的收入比例。 通貨膨脹對分配的影響還可以從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環節中去考察。 通貨膨脹對消費的影響? 通貨膨脹條件下,將會導致居民消費水平下降,限制下一階段的生產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物價上漲的不平衡,高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所受損失不均,會加劇社會矛盾;同時通貨膨脹造成的市場混亂,又加劇了市場供需的矛盾。 總之,通貨膨脹對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它妨礙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曲,對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是不利的。 第四節 通貨膨脹的治理 領會: 治理通貨膨脹的基本途徑? 治理通貨膨脹的一般措施包括: 1、財政金融緊縮政策 緊縮需求的途徑主要有財政與銀行兩個。財政方面采取的緊縮措施不外有以下幾種:1)削減財政策支出,2)限制公共事業投資,3)增加賦稅,抑制投資與消費;金融方面的緊縮主要通過中央銀行運用法定存款準備率、再帖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三項傳統的貨幣政策手段,收縮貨款規模和貨幣供應量。 2、管制工資和物價 管制工資和物價的措施有兩種:1)凍結工資和物價,不允許變動;2)限制工資和物價,在一定范圍內變動。 3、實行幣制改革 調節社會總需求的措施和意義? 措施:1)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2)組織財政增收節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3)有效調節銀行貸款規模和貨幣發行數量,控制在貨幣必要量需要增加的范圍之內。 上述種種調節、控制社會總需求的措施,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直接作用,但有時會帶來某些經濟震蕩。 增加社會商品有效供給的措施和意義? 措施:1)擴大生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掘生產潛力;2)調整信貸結構;3)調整產業結構 意義:穩定貨幣的根本性措施 第五節 通貨緊縮的成因和影響 領會: 通貨緊縮集中表現為社會需求不足、物價水平疲軟或下跌。究其原因可能有直接的貨幣因素,還有例如經濟結構失調,國際市場變化等因素。 第六節 通貨緊縮的治理 領會: 通貨緊縮的治理途徑? 主要是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金融政策 實行擴張性的貨幣金融政策有以下措施: 1、下調利率,降低資金鋮本,刺激企業投資; 2、增加對企業貸款和對居民的消費貸款; 3、疏通儲蓄→投資的渠道。 關鍵在于調動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和居民消費的愿望。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筆記(11)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筆記(13)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