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過去5年來,很多有前途的美國學生選擇在本土之外就讀工商管理碩士(MBA),其中遠走歐洲的頂級名校的尤為眾多。但是近來,越來越多的人轉而申請亞洲學校。對于他們中的許多人而言,這是與國內同學競爭國際職位時獲得優勢的一種手段。 亞洲的學校也開始更加積極的尋覓優秀生源。上海的中歐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香港科技大學以及印度商學院(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最近聯合組團到美國舉辦招生推介會。 同時,為吸引更多的優等生來此求學,亞洲的許多學校還把目光投向了美國的教師資源。這些學校大多憑借前景較好的研究項目招攬美國教授,以提升自身的研究生項目層次。 這一招對于美國的傳統強校并不會構成太大威脅,但是對許多地區性的大學確實打擊不小。據悉,在美國30所名牌商學院執教9個月的平均薪水是15.3萬美元,而把所有學院包括在內的全職教授2009年的平均薪水約為11.1萬美元。單從工資水平來說,亞洲學校要更有競爭力一些,同時,國際性的學校還能夠提供豐厚的夏季研究經費和更完善或更便宜的健康保障體系。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個博士新人在歐洲排名較高的私人商學院教學,可賺得約合12.5萬美元的補償金,并被納入健康保險體系。同樣檔次的學校如果在亞洲,數額將變為9萬美元,但提供住宿。 亞洲商學院的教育質量在補充新鮮血液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使其在美國學生中打出了知名度。同時,這一包含了中國等新興市場在內的地域對于許多帶有明確目標的學生來說頗具吸引力。格雷格沃倫(GregWhalen)擁有一家信息處理與咨詢公司,目前已經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碩士。但他仍決定要到上海讀一個MBA,因為他了解中國市場,意欲在亞洲開辦醫療技術或營銷方面的公司。 他說:“在中國的機會對我更有吸引力。”他認為去亞洲學什么是次要的問題,關鍵是使自己適合那里的商務氛圍,并從在亞洲生意場上輕車熟路的教授們那里吸收營養。 由中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聯合創辦的中歐國際商學院早在1994年就打出了名頭。據其校長麗迪亞?普萊斯(LydiaPrice)稱,該學院在最近5年來的美國學員申請數量取得了跳躍性的增長。在2009年,一個班里約有8%的學生是美國人。 她說:“僅僅是MBA還不夠,你需要成為一個中國的MBA.而中國并非絕對意義上的金礦,這里競爭激烈,市場發展也不完善,對顧客服務和質量要求較高。” 但是,許多有志于遠赴亞洲求學的美國人大都目標明確,認為到未來的目標市場學習和生活大有裨益。雖然他們中也有人確定將回到美國就業,可一旦公司業務牽涉到亞洲市場,他們馬上就能夠學以致用,為今后的事業發展鋪平了道路。 注:育路教育網作為人民大學、首經貿、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緊密合作伙伴,是其官方指定的網上報名中心,為學員提供各高校的MBA課程服務,在育路教育網報名享受最優惠的學費。咨詢電話:010-51264100 陳老師 網址:http://m.quanminpifa.com/mba/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各地區聯考狀元眼中的MBA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