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憶是人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過程。根據記憶的內容不同,可分" />
2011年遼寧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章節考點總結5
第五章 記憶 1、記憶是人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過程。根據記憶的內容不同,可分為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和邏輯記憶;按記憶的意識參與程度劃分,可以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2、記憶是通過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的三個基本環節在人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里過程。 3、關于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的學說包括機能定位說、機能整體說、SPI理論和分子學說 4、感覺記憶是指客觀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腦中只保留一瞬間的記憶,也叫順時記憶。包括圖像記憶和回聲記憶。 5、短時記憶是指記憶的信息雜頭腦中貯存、保持的時間比感覺記憶長些,但一般不超過1分鐘的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是7±2個組塊。組塊的大小、復雜性和熟悉性都影響記憶的容量。 6、長時記憶指儲存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它是從感覺記憶和短時記憶中獲得的所有體驗、時間、信息、情感、技能、單詞、范疇、規則和判斷等的倉庫。它的編碼形式有類別群集、聯想群集和主觀組織。 7、長時記憶分類。包括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情境記憶與語義記憶。成熟性記憶指地用來表征外部世界的物體和事件及其相互聯系的知識的記憶。程序性記憶是指做事情的方法。情景記憶是指單獨保存人們親自體驗過的特定事件。語義記憶存儲的信息是詞、概念、規律,以一般知識做參考系,具有概括性,不依賴于時間、地點和條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擾,比較穩定。 8、常用的測量保持量的方法包括回憶法、再認法、節省法和重構法。 9、長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方式有兩種:回憶和再認。回憶是指過去經驗 的事物不再眼前時重新想起來的過程。再認是過去識記過的材料、經驗過的事物再度呈現時,有熟悉、并能夠被識別和確認的過程。 10、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曲線表明,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逐漸減慢,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原則。 11、前攝抑制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指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 12、根據劃分標準不同,表象課分為:根據來源與通道可分為視覺表象和聽覺表象、動覺表象、嗅覺表象、味覺表象和觸覺表象;根據對對象范圍和概括程度,可分為個別表象和一般表象。 13、表象是保持在記憶中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即當感知過的事物不再面前時在腦中再現出來的形象。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 14、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論包括基本表象理論與雙重編碼理論。 15、有效的記憶策略包括復述、背誦、結果反饋、記憶個體的身心調節與記憶線索。 16、常見的記憶術包括:自然語言媒介法、地點法、視覺表象法、首字母縮略詞法和諧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