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匯是一國持有的以外幣表示的用以進行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外匯包括:(多選) (1)外國貨幣:鈔票、鑄幣;(2)外國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3)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4)其他外匯資金。 3、外匯市場是專門從事外匯買賣或貨幣兌換的市場。 4、外匯市場的特點:(多選/簡答) (1)交易在不同國家的居民或企事業單位間進行;(2)交易等價進行。 5、外匯市場的分類: (1)按有無固定交易場所分為:無形市場(歐洲是外匯市場)和有形市場(大陸式外匯市場); (2)按參加交易的對象分為:客戶市場和銀行間市場; (3)按交易方式的差別分為:即期外匯市場、遠期外匯市場、外幣期貨市場、外幣期權市場。 6、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市場都是無形市場。 7、銀行間買賣外匯的市場及銀行間市場,經常出現多頭和空頭。 8、即期外匯市場的交易要求在兩個營業日的時間內完成交割。 9、即期外匯市場、遠期外匯市場、外幣期貨市場、外幣期權市場的差別: ①從市場份額看,即期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占一半以上;外匯期貨、期權市場則處于不斷上升之中; ②從市場形態看,即期、遠期外匯市場屬于無形市場;外匯期貨、期權市場則有固定的交易場所。 10、即期外匯市場的交易要求在兩個營業日內完成交割。遠期外匯市場交易的交割日期為買賣雙方商定的超過兩個營業日以上的某一特定期間或特定日期。 11、期權的購買者享有在某一特定的期限內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種外匯的權利,但沒有必須進行買賣的業務。(判斷) 12、外匯市場的功能:(多選/簡答) (1)轉移購買力功能;(2)為國際貿易提供信用;(3)套期保值功能。 13、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多選) (1)商業銀行;(2)中央銀行及政府主管外匯的機構;(3)外匯經紀人; (4)外匯交易商;(5)外匯的實際供應者和需求者;(6)外匯投機者。 14、商業銀行參與的活動: (1)外匯買賣及承辦外匯存款、匯兌、貼現;(2)與外匯批發市場參與外匯零售市場,調整外匯數量(外匯頭寸)。 15、銀行的外匯交易員為銀行賺取利潤的兩種方式: (1)通過買賣價差;(2)通過正確的預測匯率的變動而獲利。 16、外匯經紀人在外匯市場起聯絡作用,主要業務:代客買賣。 17、外匯經紀人分兩種:一般經紀人、跑街或掮客。 18、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管理主要體現在:(1)設立外匯平準基金;(2)采取行政手段。 19、外匯發展趨勢(趨向全球化),體現在: (1)外匯市場由區域性發展到全球性; (2)各地外匯交易之間的匯率趨向一致,地點套匯的機會不復存在; (3)銀行機構國際化,資金流動自由化; (4)在外匯市場的干預方面,各國中央銀行往往協調管理,聯合干預。 20、各國的外匯市場:(多選) ①紐約外匯市場;②倫敦外匯市場;③蘇黎世外匯市場;④香港外匯市場;⑤東京外匯市場。 21、紐約外匯市場是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 22、倫敦外匯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交易額居世界首位。 23、東京外匯市場是連接全球外匯市場的關鍵一環。 24、中國的外匯市場以上海為中心。 25、中國外匯市場的長期發展目標:(多選) (1)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2)使人民幣成為國際性通貨;(3)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市場中人民幣交易和清算中心。 26、匯率:指一國貨幣單位兌換另一國貨幣單位的比率或比價,是外匯買賣的折算標準。 27、按外匯交割期限匯率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28、即期匯率:指買賣雙方成交后,在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使用的匯率。 29、遠期匯率:指買賣雙方事先約定的、據以在未來一定日期進行外匯交割的匯率。 30、即期外匯交易(現匯交易):是外匯買賣成交后,于當日或其后一直兩個營業日辦理交割的外匯交易。 31、外匯交易大部分是采用即期交易的形式進行。 32、銀行間的外匯交易不是交易達成后立即完成,要在第二個營業日之后,原因是: (1)外匯市場之間存在時差;(2)交易的結算需要時間。 33、交易的結算日又稱為交割日。(單選) 34、即期外匯交易的方式:(根據匯兌憑證的轉移與資金流向是否一致) (1)順匯(匯兌);(2)逆匯(托收承付)。 35、所報的價格表示報價單位愿以此價買進或賣出某種貨幣。 36、絕大多數的銀行間報價是以“歐洲術語”即以每美元的外匯價格表達的。我國也是。 37、銀行報價時一般同時報出買價和賣價。賤買貴賣。(判斷/選擇)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自考國際財務管理串講資料第三章 |
|
閱讀下一篇:09年自考國際財務管理串講資料第五章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