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地點 2)原企業工資或薪酬水平 3)行業特點 4)平均工資/薪酬或分檔工資/薪酬 (3)固定資產原值和折舊費 1)固定資產原值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固定資產原值是指項目投產時(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按規定由投資形成固定資產的部分,包括:工程費用(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建筑工程費)和固定資產其他費用:即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中應計入固定資產原值的部分,即處理按規定可以計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以外的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包括建設單位管理費、勘察設計費、可行性研究費、環境影響評價費、場地準備及臨時設施費,引進技術和引進設備其他費、工程保險費和聯合試運轉費等。 還包括預備費和建設期利息。 2)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受到磨損的價值損失,通過提取折舊的方式得以補償。 按照財稅制度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財務分析中,折舊費通常按年計列。符合稅法的折舊費允許在所得稅前列支 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一般采用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原稱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稅法也允許對某些機器設備采用快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各種方法的計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分兩種,一是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二是按照工作小時計算折舊: a.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的公式: 年折舊額=單位里程折舊額×年行駛里程 b.按照工作小時計算折舊的公式: 年折舊額=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年工作小時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以前各年累計折舊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應在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凈殘值后的凈額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5)幾種折舊方法的比較(年折舊率和年折舊額的比較) a.年限平均法計算的各年折舊率和年折舊額都相同; b.雙倍余額遞減法各年折舊率相同,但年折舊額按固定資產凈值計算,逐年變小; c.年數總和法按原值進行計算,但各年折舊率逐漸變小,故年折舊額也逐年變小。 如果不計凈殘值率,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估算的第1年的折舊額是采用年限平均法的兩 倍。 「例9-3」設固定資產原值為10000萬元,綜合折舊年限為5年,凈殘值率為5%,試分別按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 [答疑編號501395090201] 「正確答案」 (1)按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率= ×100%=19% 各年折舊額=10000×19%=1900(萬元) (2)按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 ×100%=40% 第1年折舊額=10000×40%=4000 第2年折舊額=(10000-4000)×40%=2400 第3年折舊額=(10000-4000-2400)×40%=1440 第4、5年折舊額=[(10000-4000-2400-1440)-(10000×5%)]÷2=830 (3)按年數總和法: 第1年年折舊率= 年折舊額=(10000-10000×5%)×33.33%=3166.35 第2年年折舊率= 年折舊額=(10000-10000×5%)×26.67%=2533.65 第3年年折舊率= 年折舊額=(10000-10000×5%)×20%=1900 第4年年折舊率= 年折舊額=(10000-10000×5%)×13.33%=1266.35 第5年年折舊率= 年折舊額=(10000-10000×5%)×6.67%=633.65 可以看出以上分別按3種方法計算的5年年折舊費總額都為9500萬元。 |
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沖刺班 |
串講班 |
報 名 |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
李述萍 |
40 |
張立寧 |
20 |
張立寧 |
12 |
|||||
劉翠玲 |
40 |
劉翠玲 |
20 |
劉翠玲 |
12 |
|||||
成麗芹 |
40 |
曹明銘 |
20 |
成麗芹 |
12 |
|||||
王雙增 陳憲 |
40 |
王雙增 陳憲 |
20 |
王雙增 陳憲 |
12 |
|||||
王曉琴 |
40 |
杜 軍 |
20 |
杜 軍 |
12 |
|||||
咨詢工程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 ||||||||||
精講班:每科課程學費 200 元 沖刺班:每科課程學費 100 元 串講班:每科課程學費 100 元 | ||||||||||
套餐:咨詢工程師全科套餐價2000元, 新學員1350元,老學員1200元。 | ||||||||||
咨詢工程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2年咨詢師考試政策分析與評價講義117 |
|
閱讀下一篇:2012年咨詢師考試政策分析與評價講義119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