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申論教材(最新版)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答題內容
很多題目通過問題本身,不需要參照任何給定材料就可以直接作答。有人會很疑惑:不根據材料都可以答題拿材料來做什么?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問:如果全部都抄材料拿人來做什么?回答申論題目信息的來源是多樣化的,材料只是信息來源之一,我們的知識背景只要和問題相關也可以用來答題。并且很多材料中的信息我們不用看材料都知道了,何必還要費心去看材料呢?有過做題經驗的人經常都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用了很長時間去看的材料是自己不用看就能夠想到的。如果我們不用根據材料就答好題目,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避免受到材料干擾,讓我們對問題的把握更加準確。我們接下來用一些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2011年國家(地市級):
“給定資料1”和“給定資料2”集中反映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諸多問題。請根據這兩則資料,對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進行概括和歸納。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00字。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或多或少的對這個問題的背景都有些了解,在審題的時候就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調動自己的知識背景,對這個題目可能的答題內容進行分析。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想到如下幾點:
1.受歧視;
2.學費貴;
3.教育內容地區差異大;
4.教學質量差;
5.……
我們再去看材料,材料中的內容也不外乎就是這些。如果我們在審題的時候就能夠對答題的內容進行分析,這不僅可以減輕我們的心理負擔,還可以使答題內容更加豐富和全面。這種題目無論是在國考中還是地方考試中都比比皆是。
2010年國家(地市級):
《渤海碧海行動計劃》近期目標難以實現有多方面的原因。請依據“給定資料1”分別進行概括。
要求:準確、全面。不超過200字。
一個治理渤海的計劃近期目標難以實現可能有如下原因:
1.計劃本身不切實際;
2.對計劃的執行不到位;
3.渤海污染太嚴重;
4.渤海是內海,治理渤海難度大;
5.……
二、題目之間關系
(一)交叉
交叉是指前后題目之間的答題內容有重合的地方。這種題目不管是在地方考試還是在國家考試中都有很多。年份題目交叉之處2010年國家(省部級)請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談談你對“海洋的污染將毀滅魚兒的家園,但讓人類不寒而栗的毀滅絕非僅此而已!”這句話的理解。假設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員,請結合給定資料,草擬一份《關于將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報告》的內容要點。海洋污染帶來的危害。2010年國家(地市級)《渤海碧海行動計劃》近期目標難以實現有多方面的原因。請依據“給定資料1”分別進行概括。A市市政府準備大力宣傳推進對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請你結合給定資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草擬一份宣傳綱要。海洋污染中的問題。2009年國家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績,也面臨許多問題。請概述“給定資料”反映的我國當前經濟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對“給定資料3”中林老板的心態進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態所反映的本質問題。林老板心態的問題就是我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提示
提示是指前后題目之間在答題的時候往往相互啟發,相互暗示。
年份題目提示內容2008年國家三、
1.“給定資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長的話,“美國人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請說明,這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
2.“給定資料6”引述了某學報C主編提出的意見。請你站在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對C主編的意見作出答復。六、請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2.對在“人與自然”問題上的某種錯誤傾向,應恰當闡述,給予澄清。3.總字數1000—1200字。第六題中要求澄清的錯誤傾向恰恰是第三題中的兩種傾向。一種是G所長不顧環境,無條件地支持怒江水電站建設的傾向;一種是C主編,要追求絕對的原生態,堅決反對怒江水電站建設的傾向。第三題是對第六題答題的提示。2008年國家“給定資料6”引述了某學報C主編提出的意見。請你站在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對C主編的意見作出答復。
一、給定資料11列出了其職能部門準備對反對意見給予答復的基本內容。請指出這樣答復存在哪些明顯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分別說明怎樣修改補充。第三題要求對C主編的意見進行答復,而資料11恰好是對包括C主編在內的反對修建怒江水電站的人的答復。在正常情況下是可以用資料11回答第三題的問題的,但是第五題中已經明確說明資料11是有問題的。2009年江蘇一、請歸納出給定材料中蘊含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并加以概括敘述。
二、從給定材料1、2、3、4中提出應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幾點對策性建議。
三、給定材料6中溫家寶總理與網民交流的一句話,“就業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生計,也關系到人的尊嚴。”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與認識。第一題要求歸納材料中蘊含的幾個問題,第二題提示材料1到4談的是經濟問題,第三題提示材料6談的是就業問題。
(三)異質來源:www.examda.com
異質是指前后題目在主題、內容、角度等方面完全不相干。這種情況在2011年國家考試中體現得最明顯。
年份題目備注2011年國家(地市級)(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
1.“給定資料1”和“給定資料2”集中反映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諸多問題。請根據這兩則資料,對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進行概括和歸納。
2.根據“給定資料4”中的有關內容,談談對文中“困境中的不絕希望”這一表述的理解。
(二) L縣政府擬進一步宣傳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請根據“給定資料3”,以縣教育局的名義草擬《給各村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三)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農村的支教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簡要分析希望小學遭廢棄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希望小學遭廢棄問題的具體建議,供上級有關部門參考。
(四)“給定資料7”的畫線部分寫道:“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這樣,無論在鄉村少年身上,還是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現了‘失根’的危機。”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前面的題目都在談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問題,最后一個題目突然要談失根的問題,這完全是不同的話題。前后題目之間幾乎不存在任何直接的關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